【网潭聊志三五:准备致词】
2017年7月19日上午,丽琴发来微信:“杨老师上午好!今晚的朗诵会,您是特邀嘉宾,请您届时致辞,好吗?大概三、五分钟。谢谢您!”我回复“行”。
下午,我拟就《在“临邛朗读者沙龙”杨然诗歌专场朗诵会上的发言》,全文如下:
各位“临邛朗读者沙龙”朋友:
很高兴参加你们今天的活动。下面,我从四句话的层面来与你们交流——
一、 朗诵是一门值得诗人重视的艺术
我以歌曲打比方。一首好的歌曲,有了好的歌词,好的曲谱,如果没有好的歌唱家来呈现,那么,它就永远不会成为一首真正意义上的好的歌曲。诗歌也如此,它的艺术内涵和魅力,通过朗诵的传达,才会达到新的高度,放射出更加迷人的光芒。所以,诗歌需要朗诵,诗歌离不开朗诵。诗人必须尊重朗诵艺术。
二、 朗诵是一门值得诗人学习的语言再现艺术
通过朗诵,诗歌的思想感情开始发挥陶冶性情作用,诗歌的独特境界开始开阔人们的胸怀和阅读视野,诗歌的细腻词汇开始感染人们的体味能力,诗歌的奇思妙想开始提升人们的鉴赏水平,诗歌的美妙语感开始潜移默化人们的表述形式,所以,诗人必须学习朗诵的再现魅力,从而更加美化自己的创作。
三、朗诵是一门值得诗人永远敬仰的语言再创造艺术
朗诵使诗歌的语言转化功能更丰富,使诗歌的理解表达更完美,使诗歌的音韵品质更优雅,使诗歌的艺术形式得到更多人的接受和认同,因此,诗人必须追求朗诵的语言再创造境界,使诗歌的在促进人类文化交流方面表现得更加前卫和优秀。
最后,说一下我个人对朗诵诗的感受
我认为诗要以它原产地的语言背景为依托,来进行朗诵,可以有更多的意想不到的效果。
2011年8月11日,在第三届青海湖国际诗歌节《书海圣殿》诗歌朗诵会上,我用成都话朗诵了海地诗人加里.科朗的《词语》。我发现这首诗非常适合用成都话朗诵:“词语们累了我的兄弟/掷到我们脸上的这些大词”,“词语们受够了/再没有人相信”,“词语们裂开/词语们分散/人们越是解释/它们就越混乱”,道破了诗歌写作过程中的几许天机,那就是:诗歌要服从朗诵的属性和本能,传递自己最真实的声音。
这次国际诗歌朗诵会的主持人、著名北京诗人潇潇说“杨然使我们在这个诗会上听到了来自中国的另一种声音”,她是针对相对于普通话的成都话而言的。18岁前我写诗尊从成都口音,18岁我到邛崃火井当知青后,开始尊从邛崃口音,一直到现在,41年了。
我的诗肯定都可以用普通话朗诵,但我自己,最喜欢用邛崃话和成都话朗诵。在国、省、市诗歌活动中,我都是这么干的,请大家包容。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