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2日,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2017年学术年会在四川广安召开。
在新时代背景下,在重要的地点和重要的时间节点,召开此次盛会,找到学会的责任担当,搭建学术的交流平台,将为中小学学校、教师的发展规划怎样的新图景呢?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褚宏启教授认为:之前课题组研究发布的“核心素养”与日前两厅《意见》提到的“关键能力”并无差异,因为其“完全同义”,对应的是同样的英文词“Key Competencies”,也翻译为“关键胜任力”。这代表一方学术观点。
不管哪一种提法,如何对其进行评价,是当前教育改革中最为紧迫、最受关注的问题,又是难题。本次峰会的工作坊的选题,是对这一问题的巴蜀理解;同时,通过建立“研究共同体伙伴校”,力图共同思考和寻找破解这一难题的一些办法。
为什么要寻找伙伴校?
与往年相比,工作坊坚持围绕峰会主题,做了什么讲什么;区别在于不是擅长什么讲什么,而是围绕“评价”,进行了整体+选点的建构。优点在于,牵住“评价”这根牛鼻子,全面关注了并驱动了学校整体改革;挑战在于,所选的点,有的是重要但过去可能并没有专题研究,有散落在现场的一些做法但没有提炼,因此需要整理老师们的经验,同时加强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比如:学生课堂学习状态观察、评价结果及其应用研究等。
为此,学期初,确定了在“对话中推进”的思路,旨在卷入更多的人,在开放的交流中,形成共同解决问题的力量,寻找评价的密码。与伙伴校对话,便是其中的一个重要举措。
如何找到伙伴校?
这是一个朋友介绍与自由恋爱相结合的过程。
首先是确立研究方向。工作坊的选题,便是目前学校对评价改革的经验与困惑,重点与难点的理解,是以期与伙伴校研究的共同关注点。
其次是多渠道寻找。主要来自合作单位的引荐,《中小学管理》以专业视角从全国范围内遍寻这样的学校;也来自于各位专家的推荐,他们所指导的、发现的学校;又包括学校、坊主,在日常各种会议、网络、杂志等了解的学校。
然后是主动沟通邀请。这是一个困难的反复的过程:要对这一选题过去有研究、研究要有一定经验可以拿出来分享、愿意分享、峰会那两天有时间来分享等缺一不可。“表现性评价在艺术学科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工作坊,在这个方面,付出最为艰辛,以上几个问题都有经历到。
如何与伙伴校对话?
伙伴校能给问题的研究带来什么?这首先取决于我们想要什么和对话机制的设计。
一是带着问题去拜访。通过课程部提供的规划表,理清交流的思路,确立交流的时间、流程、方式、人员等,并组织小分队10月9日至15日,到了对方学校现场访学交流。
二是真诚的沟通。瑶认真、及时、点子多,总能用自己对工作的热情、和对问题的思考,感染人,让对方再忙的工作也不好意思不回复;兰沉静、执着、思考深,把问题的理解和我们的做法一介绍,对方一般就会由衷的佩服一个小学老师的研究能力,便也主动愿意交流;静温和、投入、有见地,联系的学校、专家都是大咖级,以一个晚辈的虚心,勤于请教,对方便给予了鼓励与回应……
三是持续的网络研讨。通过组建工作坊研讨微信群,保持与伙伴校的持续讨论。同时,每一位报名成功的老师,都会收到一条添加微信好友的信息,可以加入研究共同体的讨论。
怎么看待伙伴校共同研究的价值?
回想各工作坊到伙伴学校现场交流讨论的前前后后,我与坊主们有诸多的讨论,现说“谢谢支持并监督我们走出学校”。客观地讲,因为时间、精力,共同研究点的契合度,坊主不同的看待等,到伙伴校现场对话的效果是有差异的。
但总体上,换个地方看问题,换个角度看自己,无论是学习借鉴的意义,还是校内团队自我反思的价值。都是可喜的。其中也有很多“豁然开朗”的对话。各工作坊或多或少在群里的分享,也看到了这种付出与收获。校长说“至少是9月1日至今,各位汗水与智慧的凝练”。
“这样的面晤,洗脑革新,豁然开朗”——莉
“参观了(人大附小)每一个角落都述说着孩子们成长的故事、每一壁墙都散发着‘有奖无惩引导学生全面养成’教育的魅力校园,其次围绕评价改革这一话题展开了座谈与深度的互动研讨,为我们的学习与研究打开了另一扇窗! ”——兰
“望湖小学胡校长向我们解读了她对图书馆建设的理想和坚持,就是打造一间‘来了就不想走的图书馆’,而我们一行人也确实被这有着科学阅读体系的最美图书馆所打动,沉浸其中,流连忘返。”——懿
“如果说,这一次(到红英小学)的寻找收获了许多评价干货,不如说,这是一份突破数学学业评价瓶颈的密码,让我们的思路明晰了许多,给予了我们一些方向和理念。
这一趟寻找,还是一次角色转变的重要体验。在前期的准备中,我们一直都是用峰会设计者的角色,思考整个工作坊的流程和安排,而走出来,我们才发现自己变成参与者时最想看到的是什么,最想得到的又是什么。一下子让我们的思路更开阔了,一下子让我们知道了什么样的东西才是真正的所谓的干货。” ——帆
“感觉史家小学对在东城区、北京市小学成绩抽测等方面的得失看得较淡,但他们对站在整个社会、民族、国家的人才战略高度去探索基础教育领域真正的人才培养之道却看得很重。其实本次巴蜀峰会评价主题的研讨交流,不正是需要这样的育人境界与使命担当吗?”——毅
“对话伙伴校”是“开放态度、学习精神和自我认识的格局提升。不仅是搞清楚怎么做的成长收获,更主要的是搞清楚这样的成长的源泉和意义究竟在哪里?”,现场的各位,都有自己的理解吧?
对话伙伴校,让我们成为了实践共同体,从共同的一个关注点开始,致力于解决由此带出的一组问题;不同学校研究的深度和开展节奏存在差异,不求同步发展,而求相互启发;在共同参与各种教育实践和互动讨论中,大家充满了热情和智慧的投入,相互启发,形成了良好的研究氛围,促进了基于实践、基于伙伴的“自我更新”与“合作互助”相结合的教师成长之路。
峰会接受了来自四面八方的老师们报名,已经达到预设人数。但根据短信引导,加入微信研讨群的目前只有六分之一。群主娟操心老师们不会加入方法,瑶操心群里太冷清……昨天伙伴校入群后,热闹了些,慢慢来。
我也有操心:怎么把朋友们的点赞,转化为留言给我建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