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点屏幕,多点快乐

1

十几年前,乔布斯和一些硅谷精英,限制孩子使用电子屏幕设备的时间。

2010年,苹果系列的发明人乔布斯(Steve Jobs)在 iPad 的新闻发布会上,把新产品描述的天花乱坠。

在几个月后的纽约时代记者的采访中,记者问了一个简单问题:“你的孩子一定爱死 iPad 了?”

乔布斯的回答让记者始料未及:“他们还没有使用(iPad)。我们在家庭里限制孩子使用电子设备的使用。(机会和时间)”

这似乎不是孤例。在一些国内外高知家庭中,限制孩子的上网和使用屏幕的时间,似乎是比较常规的做法。据有关报道,美国硅谷有所学校 Waldorf School 规定,建议学生八年级之前不使用电子屏幕。

有趣的是,这所学校75%的孩子的父母是硅谷IT界的精英。

人的时间精力是有限的,睡眠、工作、吃喝拉撒和生活

十几年过去了,互联网、多媒体和电子屏幕以更大的渗透性在影响和更新着每个人的生活,硅谷精英的坚守还有用吗?

2

互联网多媒体apps入侵工作生活甚至个人自由支配时间。

据有关研究,每天24小时中,现代人睡眠大概7.5到8个小时,正常工作日工作时间8.5-9个小时,吃喝拉撒、洗澡、照料孩子一般要3个小时,余下的4-5小时就是个人的自由支配时间。

个体自由支配时间,对个体身心的健康发展非常重要。这些时间,是人之所以成为自己的时间空间,也是个体充电和恢复精力能量的时间空间。在个体自由支配时间里,人们可以发展个体兴趣爱好,与他人的亲密关系,产生创造性,做点白日梦思考人生意义等。

互联网多媒体apps 在提供越来越多的上网方便和应用的同时,也带来了对个体自由支配时间的蚕食。

打开任何一个方便的媒体app,各色信息随即涌入,无一刻止歇;微信,视频,短信息、邮件等等。一些专用的apps, 比如社交、学习、网页,都会让你沉浸其中,偷走你的时间。

多媒体多任务同时处理。现代人面临多媒体任务的同时处理的常态,你可能正浏览网页,办公软件提醒文件推送通知到了;微信群越来越多,通知要求越来越多,应接不暇。社交网络总是致力于提高用户的回头率,根据其发布内容的新颖度、创造力或受欢迎程度予以奖励,并允许其他用户对照片等发表评论,结果导致大量用户对这些社交网站上瘾,

从感觉和实证来看,让现代人消费了如此多时光的这些apps 似乎并没有让让人更快乐一些。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这些apps运作背后设计目的是吸引人持续地、无时间限制地让你上瘾留在这些内容上,没有设计一个让我们可以养生休息的休止符信号。

就像互联网加速之前的时代,大众生活经常有休止符来提醒人们结束劳作开始休息,书有章节,电视每晚黄金频道就播出两集,这些休止符的作用主要是给人一个信号:是时候起来走走或者做点别的什么事情来换换脑子了。

3

现在的互联网多媒体,让人停不下来。

为什么停不下来?铺天盖地的信息迎面而来,24小时一刻不停,人们总是担心自己错过什么

曾经有个热词,FOMO,反应这个现象。错失恐惧症(“Fear of Missing Out”,简称“FOMO”),特指互联网多媒体任务处理时代,人们那种总在担心失去或错过什么的焦虑心情的情况,也称“害怕成为局外人困境”。

背后心理原因,人们总是害怕自己错过了什么,害怕自己就时间安排作出了错误的决定。FOMO状态下,平静的心很容易变为犹豫,既而转变成恐惧、焦虑、茫然、患得患失、烦躁不安等诸多复杂情绪。同时,注意力很难集中到当下单一任务的完成上,显而易见地影响处理事务的效率。

互联网过任务状态的长期存在,对大脑的注意力机制和大脑注意力集中幅度都会造成较大影响。

麻省理工学院教授雪莉·图尔克勒(Sherry Turkle)认为,“随着技术不断渗入我们的生活,人与技术之间的联系正变得越来越紧密,后者被赋予更多权利,从而得以影响我们的决策、情绪及情感。”

总是有无穷无尽的信息等着去看,总是有无穷无尽的信息等着回复,无穷无尽的任务等着去处理,长期多任务压力状态下,人的身体生理和心理都有可能面临倦怠崩溃的阈值点。

如此状态下的经历,让人无法享受聚精会神沉浸在一项任务中那种心理的愉悦经历,无法得到以前任务完成后的自我奖赏,生活中的满意度和幸福感就大打折扣。

屏幕前时间多了,生活和工作中的快乐少了。

4

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多媒体即使处理多重任务状态,如何保持快乐的能力?

一个策略是,能不能主动减少屏幕前的时间?

每个人需要扪心自问:意识到使用各色apps、各种屏幕过多了吗?

如何有效减少电子屏幕偷走你的个人空间?如何用自己的私人时间去锻炼和做喜好的事情,保持自己生活的正常,保持自己快乐的能力?

主动采取一些自律的策略,减少屏幕的使用时间,让生活趋于有节律的正常状态,或许是在当前每个现代人都需要面对的课题。

另一个策略是进化。

结构化你的时间和空间。人体生理有节律,支撑身体的体能是一种能量状态,情绪是心态的外在表现,进化的目的是在一种适应状态下的能力发展,让适应成为习惯自然。

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结构化你的时间和空间,把大部分活动调成低耗能状态,保留每天的体能留给重要的20%事情。结构化时间和空间,就是一般事情日常化,低耗能。

用高度自律去执行结构化的时间和空间。为什么需要高度自律去执行?人体是耗散结构,不自律约束,能量就耗散浪费了。

第三个是积极拥抱引进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工具去处理日常多重任务中有规律的部分,把体能和精力留给不确定的任务处理。增加对互联网多媒体工作和生活而得控制感,这种对当下工作和生活的控制感,是让人趋于心态平和宁静满足的一个重要来源。

5

手机臂,低头党,佛系躺

手机焦虑症

社交网络apps的初衷本来是促进社交,一个副作用是虚拟空间、网络交谈热烈,真人面对面反而无话可谈

夫妻家庭成员没有了同一话题的热烈讨论,也没有家长里短的人情世故,一人抱一个手机,各自关注自己的网络空间。近在咫尺不说话,用微信交流?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