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庆远谈长寿秘诀
“保持一种平静的心态,坐如龟,行如雀,睡如狗”,这就是李庆远留给后人“长寿秘诀”。他始终认为,保持一个平静安宁的心态是长寿所必须的。这和现代科学家得出的“心理平衡占50%”极为吻合。
据说李庆远活了256岁,四川省开县籍的刘成勋,曾于1925年专程拜访过这位老人,刘的采访回忆文章发表在1986年第六期《气功》杂志上,同时刊登的还有寿星李庆远(李青云)口述的“长生不老诀”。
李庆远生前十分欣赏清代学者陆陇其的话:“足柴足米,无忧无虑,早完官粮,不惊不辱,不欠人债而起利,不入典当之门庭,只消清茶淡饭,便可延年益寿。”他一生遵此“妙诀”,称:“此真养生之妙诀,益寿之良箴也。得此可长生,不必采灵药,炼金丹也。”
李庆远认为,人的寿命有长有短,这是由元气所主宰的。元气,又称原气,禀受于先天而赖后天荣养而滋生。他形象地把爱护与不爱护元气,比作蜡烛存放的位置。若是把点燃的蜡烛置于罩笼内,则燃烧的时间长;若置风雨中,则时间必短或即熄灭。
养生之道。他欣赏老子之言:“毋劳汝形,毋摇汝精,毋使汝思虑萦萦(缠绕)。寡思路以养神,寡嗜欲以养精,寡言语以养气。”他说,此中妙旨,往往被不善养生之庸人所忽视。
慈俭和静。他根据圃翁(古代一位善于养生的老人)的养生理论,特别强调善养生者,必以“慈、俭、和、静”四字为根本。
所谓“慈”,即,仁慈、慈爱,也就是心地善良,不害物、不损人,一片慈祥之心。这种慈祥、仁爱的快乐心情,足以抵御各种灾害,自然就可以使人健康长寿,养其天年。
所谓“俭”,即,节省或节制之意。俭于饮食则养脾胃;俭于嗜欲则聚其精神;俭于言语则养其气息,防止产生事非;俭于交友则可择友寡过;俭于酒色则清心寡欲;俭于思虑则可免除烦恼和困扰。凡事省得一分,则受一分之益。
所谓“和”,即,和悦之意。君臣和则国家兴,父子和则家宅安乐,兄弟和则手足提携,夫妻和则闺房静好,朋友和则互相维护。此为至祥之道也。
所谓“静”,即,清静、冷静、安泰之意。也就是说身不过劳,心不轻动(胡思乱想)。神伤甚于体伤,“神之不守,体之不康。”
起居饮食。李庆远认为:“食不过饱,过饱则肠胃必伤;眠不得过久,过久则精气耗散。余生二百多年,从未食过量之食,亦不作过久之酣眠。”
生活细节。李庆远指出,凡细小之事,人们往往容易急躁,如此必然伤身。他告诫人们,寒暖不慎,步行过疾,酒色淫乐,皆伤身,损伤之极,即可亡身。所以,按着先人的养生术,行不疾行,目不久视,耳不极听,坐不至疲,卧不至极;要先寒而衣,先热而解,要先饥而食,先渴而饮,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要无喜怒哀乐之系其心,无富贵荣辱之动其念。此乃长寿之道也。
最后,他告诫人们说,饥寒痛痒,父母不能代;衰老病死,妻子不能替。只有自爱自全之道,才是养生的准则和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