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中国文化有着深厚的底蕴和根基,对于审美我们也有自己的风格。然而现在的我们,从小念书,学校便将“美”尽力的从我们的学习中摒弃,就说历届学生对于我们中国学校的校服那可不是一般的嫌弃,永远不变的款式,宽大的衣袖裤腿,千篇一律的拼接配色。另外,每个人应该都经历过美术课被主科老师霸占的事情吧!区区十几年的学校生活,便将我们数千年历史文化的熏陶下的审美一点点被埋没。
陈丹青曾说:学校教会了我们竞争和规则,却没有教育我们如何感受美。
这是存在于四川安岳县的南宋石窟佛像,据说是当地善男信女自发“热情好心”的进行修复,高饱和度的红黄蓝绿齐上阵,原本庄严肃穆充满仙气的佛像,竟然变成了穿红戴绿的秧歌队领队。这该死的土味审美,天上的神佛都得哭!
再有上海常德路的店铺,招牌全被换成了黑底白字。搭配上路边一排整齐的小白花,好好的面馆,简直变成了“灵堂style”。大晚上的想进去吃一碗正宗老上海黄鱼面,估计都要鼓起巨大的勇气。有人戏称:只要审美够独特,天天都是清明节。
这难道就是我们数千年沉淀汇聚的审美?NO!太可怕了!
明明这才是我们中国人的审美,明明前人能有做工精致的工艺品、有精美繁复的花纹雕刻、气韵脱俗的画作、笔锋如剑的书法……,随便领悟其中一样,想来审美也不至于像如今一般“脱俗”。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最能直接体现审美的,便是穿搭了。
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审美要求,进而穿搭也各有不同。像新中国成立之初,能穿上中山装或者列宁装的男士简直就是男神了,女士们那一身婀娜多姿的旗袍也是近代名媛们的经典。再到改革开放、发展,人们的私服开始变得绚丽多彩,而“流行”一词也开始被追捧。喇叭裤、牛仔装、西服、小洋裙……。明星效应渐渐的开始扩大,赶时髦,追时尚,更多人不再专注打造自己的风格,而是去费力模仿别人的穿搭。
说实话,我觉得中国人的审美观渐渐的又回到了没有个性的时代,好像明星穿什么,什么潮流热门就学着穿什么,所以某宝才会有这么多的明星爆款。
同一件衣服,穿在不同人身上,可能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的效果,这就是为什么要找适合自己的而不是一昧的跟风。同样的道理,就如同前文的佛像,可能饱和的红黄蓝放在画作上,能成就经典,可出现在肃穆的佛像上,便显得不伦不类了。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自己的独特审美,细化到我们每个人,便是每个人都该有合适自己的风格,每件物品也一样。
审美便是如此,寻找那个最适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