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师,新年好,非常荣幸能参加此次座谈会,和大家相聚在这里,共同见证《海国风情》的出版发行。
我能与这本书结缘,要谢谢许巧如老师的信任,让我有机会加入到乡土创作的团队里,认识了许多热爱乡土的老师前辈们。他们以爱为笔为墨,默默书写对故乡的深情赞歌,不求闻达。在《海国风情》之前,还有《轶史钩沉》是《濠江乡土文化丛书》的第四册,这套丛书,正是各位老师对乡土的频频深情回望。多少年风雨兼程,未能动摇他们最初的情怀与信念,这份矢志不渝的坚守,令人油然而生敬意。同时也在深深影响着我,踏上前辈们坚实的足迹,全力以赴去做好这件事。
濠江有深厚的历史底蕴、丰富的文化内涵。作为一名初学者,能用手中的笔,去回馈,去书写家乡的乡土文化,是无比幸运的,又遗憾自己才疏学浅,所写文章总有未尽之处。回望整个创作过程,幸得李科烈老师给予我极大的鼓励和帮助,一步步激发我的思维火花,耐心指导我如何修改,不辞辛劳毫无架子。我才知道,一部乡土丛书的面世,是多么艰辛和不易。老师的智慧和胸怀,我无从尽述,心存深深敬仰。
所谓的乡土文化,不仅体现于外在的自然景观、特色美食等等,还包括内外的精神传承,譬如民俗风情和人物故事等。我想起采访的几位乡亲,他们的谈话中,有对生活的热爱,对乡土的依恋,他们的故事,有血有肉,有看似平凡却又不朽的生活哲学,是我们取之不尽的创作素材,也赋予这片土地更多的生命力和情感温度。
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在全球化的浪潮下,乡土文化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冲击,使得许多传统的乡土生活方式、习俗节日、民间艺术逐渐,倘若不加以记录、保护和传承,这些珍贵的财富将与我们渐行渐远,文化断层。
因此,乡土丛书更显得意义重大。它不仅要记录过去,更要启示未来, 激发人们对乡土文化的自觉保护与创新传承。土文化丛书也是引导我们理解过去、 审视现在、探索未来的思想宝库
这一本本乡土丛书,正是有心人对故土的频频深情回望,对文化根脉的探寻与传承。我们可以看到历史和传统的沉淀,感受到那份来自土地深处的质朴与纯真。它像一首首原汁原味的老歌,随时可以把人们带回到久远的年代,让人们的心灵得到慰藉和净化。
希望它如同一颗种子扎根每个人的心田,不管是谁,翻开这套书, 都能闻到那股子泥土味儿,闻到,都能感受到那份来自心底的温暖
如果都能从中得到滋养或启迪,那么,我想,无论时代如何变迁, 我们的心灵都能找到一片宁静的归宿了。
以上,是我粗浅的感悟以及分享,感谢各位老师的聆听,最后,祝老师们新正吉祥,万事如意,也祝贺《海国风情》顺利出版,祝愿家乡越来越好。谢谢大家!
不管是谁,翻开这套书, 都能闻到那股子泥土味儿,闻到都能听到那田间的蝉鸣,都能感受到那份来自心底的温暖
随着现代化的快速推进,乡土文化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使得许多传统的乡土生活方式、习俗节日、民间艺术逐渐消失,乡土文化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
记录,是要用我们的笔,像摄影师捕捉瞬间一样,记录下那些即将逝去的乡土风貌、民俗风情和人物故事。我们要做乡土文化的守护者, 让那些珍贵的记忆不至于在历史的长河中湮灭。
,更是我们每个人情感的归宿。它不仅仅承载着我们的过去,更滋养着我们的现在,引领着我们的未来。乡土丛书,正是试图在这片浩瀚的文化沃土中,挖掘那些被岁月掩埋的珍宝,让它们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重新焕发光彩,让更多的人能够感受到乡土的温暖、厚重与美好。
保留和传承独特的民俗风情、传统技艺等文化遗产, 避免文化断层1
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我们更需要回望乡土,从中汲取力量与智慧
但我也清醒地认识到,乡土文化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现代化进程中的快速变迁,让许多传统逐渐淡出视野。在全球化的浪潮下,乡土文化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冲击。许多传统的技艺、习俗正在逐渐消失,许多乡土的记忆正在被遗忘。
我希望,这些书籍不仅仅是一种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情感的共鸣,一种精神的启迪。我希望,通过乡土丛书,能够让更多的人重新认识乡土,重新发现乡土的价值与意义。
乡土丛书,不仅仅是对乡土的回顾与致敬,更是对未来的展望与期许。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去聆听乡土的声音,去感受乡土的韵律,去传承乡土的文化,那么,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乡土都将永远是我们心中最温暖的港湾,最坚实的依靠。
在我看来,乡土不仅仅是一片土地,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一种文化的传承,一种生命的哲学。
它们像一股无形的力量,滋养着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塑造着他们的性格与命运。乡土丛书,不仅仅是历史的记录,更是未来的启示。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我们更需要回望乡土,从中汲取力量与智慧。
我希望乡土丛书能够像一粒种子,播撒在每个人的心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让乡土文化成为我们共同的精神财富,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