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不是有没有问题,而是有多少问题。”
作者丨谢丹儒
摄影丨青
来源丨最后一米阳光
1.
很多年了,活得很拧巴。
在变与不变之间动摇,在惧怕迷失自我和清醒的无力感之间动荡不安,也曾陷入过自我怀疑、自我否定、拒绝信任、心存侥幸,以及怕麻烦的种种困境之中。
我曾将这一切定义为是本性的缘故:生性多愁善感、优柔寡断,然后自然而然,患得患失。初看,似乎很合理?但无济于事。
这也就是说,我肯定是在哪一个环节出错了,一错再错,直至越陷越深。于是,导致了很多方面的“失误”。当然,用“失误”来形容未必见得是精准的、公平的。
就像“不要站在现在的高度,去判定未来的事情,因为未来你是会成长的,会有新的选择和判断”,判定过去同样如此。我们不能因为自己成长了,有了新的选择和判断,继而武断地判定过去所作所为就是错的。事实上,如果时光能够倒流,我们还回到从前,我们遭遇同样的问题,我们也未必能够拿出更好的解决方案来。站在现在看过去,未免多出几分主观和想当然。
不过,就当时而言,面对这样的种种错误,我手足无措。索性,后来我承认了这一切。承认它是错的,承认我就是这样的本性,承认却无力改变,然后,无可避免地我陷入了更深的问题,我近乎绝望!
无疑,对当时的我而言,那是一段灰暗的日子。但幸好——“如果你看到面前的阴影,别怕,那是因为你的背后有阳光。”
就像风雨过后见彩虹,等我熬过了那段日子之后,我终于意识到问题的存在了,是的——“最严重的错误并非回答错误,而是问错问题。”(出处:彼得·德鲁克)
坦白说,我何以觉得有问题呢?是因为看见别人幸福,还是自以为懂了其实还不是真懂得,抑或压根就一知半解,就是不懂?
试想一下:如果存在问题,却没有解决方案,如何证明这个问题是真正的问题呢?
话又说回来,如果问题存在本身就意味着对应一个或多个答案,那有了这个答案之后,它还会是问题吗?
显然,我犯的错误不止一个,不仅回答错误,还问错问题。
有些问题其实不该那么着急下结论的,一旦得出结论就容易形成偏见,一旦养成偏见就再也发现不了自己的问题所在,一旦发现不了就容易自我感觉良好,早早地把自己撇的一干二净,然后将一切问题都推给别人。如此一来,就再也不上心,再也不会想着从自己身上找问题、寻求改变,以及进行自我审视和反省。
当然,这一切的根源还在于提问本身。从提问开始就问错问题,然后下意识地忽略掉自己想逃避的问题,避开核心问题,问些无关紧要的问题,然后敷敷衍衍、马马虎虎地找个自认为尚且在承受范围内的答案,看似勇敢,其实连直面问题的勇气都没有。
其实真没什么的,人生在世,怎么可能会没有问题呢?一个人是无论如何都会有或多或少存在问题的,只是有多少问题的区别,以及如何定义和看待问题的区别而已。毕竟,金无足赤,人亦无完人。所以,再等等看吧,多一些了解、认识、发现,不急于下断论(也许你终会发现所谓问题也不全然是不好的,它也有好的一面呢)。
前段时间,我看到读者一个评论,他说:“不思考,就没有问题。”
我想说不是的。问题绝不是因为思考才存在,如果本身没有问题,你就是再怎么思考,也还是没有问题。这就像佛家说的,问心无愧即不住因果,无疑,这是“小我”的境界。而实际上,就像“假装没有看到冒烟,火苗也不会熄灭,火势反而会越来越大,甚至将周围的一切燃烧殆尽。”
当然,还有另一重解释,那就是关于思维的演化。如果不思考就没有问题,那么“进化论”就值得怀疑了,同样的,我们的思维如何形成,我们又是如何成为现在的自己,以及我们的每个行为本身又是如何展开的呢?这本身恰恰就证明正是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然后我们才有了这种种行为呀,不是吗?否则,我们为何要选择,我们如何认识世界、理解世界、改变世界——如果一切都那么美好,什么问题都没有,我们为什么要改变呢?
你知道,虽然不想承认,但确实——“所谓的本领,始创之时,都是为了谋生。”
想想看,是不是那么回事?
只不过,当下而言,似乎谋生已经不再成为问题了,我们跨越了。但如果追根究底,从本质而言,如果不是因为首先满足了生存的需要,我们谈何发展呢?就像没有过去,我们如何来到当下,没有当下,我们何以走向未来?如果本身就不存在,凭空捏造,最后还是会回到原点的,不是吗?假的成不了真的。这就像我们无法从梦中带出任何梦中的物体到现实中。
而弄虚作假之所以成功,不过是那个弄虚作假之人没有站出来揭露这一切罢了。谣言之所以得以流传,也不过是你用信念取代理性,用情感作出判断,你相信自己所愿意相信的,仅此而已。
思考,不过是让我们发现问题的存在、发现问题所在罢了。就像照镜子并不会使我们变美或变丑,但却可以让我们看清自己,且镜子里的我们并不能取代真正的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