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g / .avi / .exe / .ppt / .zip…
看到这些点格式,你会想到什么?是图片、文档或是电影?
信息时代,很多东西早已脱离了原有的意义。当格式被写下来的时候,它就不再是一种电脑里的体系,而是成为一种文字游戏。
今天咱们聊的,可远不止是格式本身,我们用文字游戏的精神来重新认识所谓的格式。
它们不只是一个功能性的载体,更有一定的概念和隐藏意义,成为我们心照不宣的感知手段和表达方式。
点jpg——.jpg
这年头,表情包的存在是多么重要,堪称当代人生存必备技能,不随随便便拿出一套图,怎敢行走江湖?
然而当自己不会使用软件制图,微博开始限制非会员发图,想说的话太多而不能精准的用表情包表达时…
一种形而上的表达方式就出现了,那就是“.jpg”。
比如:
溜了溜了.jpg
暗中观察.jpg
生无可恋.jpg
笑不出来.jpg
陷入沉思.jpg
…
只是文字而已,却具有极强的画面感。这些表情包由于被大众使用的次数太多,不用图片,就已然在脑海里出现,自动代入进去。
再比如:
梦里什么都有.jpg
官方发糖最为致命.jpg
年纪轻轻的追什么爱豆你看你又被帅死了吧.jpg
…
这些是少见甚至是见不到相应的表情包的,或者说,由于词句太长和随意性太强而被大家放弃制作为表情包,毕竟,修图也是需要时间的。
但是这种.jpg的存在证明了,哪里有话语,哪里就可以有jpg。
对于它们来说,具体的图文是否存在已经不重要了,“.jpg”已经和“——鲁迅”一样,成为了一种表达自身想法的手段。
总而言之,jpg文化就是,只有你想不到的词,没有你做不了的jpg。
点avi——.avi
.avi给大众的印象就是——嘘,你懂的。
不过,先别急着报警,我们不开车。
看到这个标题,我们眼神正直,目不斜视,表面波澜不惊,实则内心疯狂OS吐槽或是期待。
.avi的意义,佛曰不可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比如:妈妈他们又牵手了.avi / 下课后的补习.avi / 我命令你们赶快去结婚.avi
还有:
羊驼の美腿诱惑.avi:
羊驼外卖事件.avi:
羊驼的初体验.avi:
清纯の羊驼.avi:
…
.avi,堪称“四个字符,可以燎原”。它,在上至10岁,下至80岁的男女老少心里,纵火。让人倍感刺激,振奋不已,摩拳擦掌,拭目以待。
虽然经常是挂羊头卖狗肉,标题与内容严重不符,堪称道德的沦丧,但是也给大家带来了许多的欢乐和放松。
不论猫还是羊驼,不管是男还是女,有.avi的地方,就有心里悄咪咪播放的小电影。
它是内心OS的一个宣泄出口,使得一切吐槽、脑洞、狂想都变得有趣又可爱。
点ppt——.ppt
一个奇妙的事实:当ppt被用在文字游戏里时,它多半被用来形容的却是视频。
可能是嫌弃三连:
也可能是“嫌弃三连”中的任一方面:
(一)画质糊
我们常在回忆童年电视剧的时候发现,这个视频并没有高清和原画的模式,也就出现了所谓的“PPT画质”——甚至渣到标清以下,犹如打了一百遍马赛克一样,傻傻看不清,糊到你怀疑是不是自己没戴眼镜。
(二)网速慢或是配置低
“卡成PPT”或是“PPT都比这个流畅”是常用的形容词。
因为电脑配置不够或是网速太慢导致所体验的视频 / 直播 / 游戏…视觉呈现为一帧一帧的断断续续的画面。用PPT速度看电影或是看直播,情节全靠脑补,非常容易让人心态爆炸生无可恋。
(三)成本低,粗制滥造
当有的动漫出现人物掉帧、神情转换僵硬、特效不值5毛,就会被人戏称为“有声PPT”,仿佛只是纸片人演皮影戏一般晃一晃加点声音而已。
实际情况中,用PPT去做动画比较鸡肋,不专业功能也不够强大。形容一个视频为“PPT动画”无疑是表达了对它专业制作水平的吐槽和嫌弃。
点zip——.zip
伴随着科技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格式更迭,不管是.doc / .pdf / .xsl / .ppt,没有什么是打包解决不了的。
当然,解压缩的那一瞬间,扑面而来的信息量也让人淹没其中,难免不知所措。
我们把报表打包,发到邮箱,传递数据;
我们把电影打包,上传到网盘,才不会失效;
我们把论文打包,防止信息丢失,简单快捷。
为了不在碎片化的信息里迷失,我们学会打包,使一切复杂的东西变得简洁,从而专注于埋头苦干拯救自我,以工作学习排除哀恸与压力。
在那些被压缩整理的zip里,有生活有工作,有完成作业的狂欢,有等待回复的焦虑,有无故失效的困境,有挑战任务的思索。
.zip让我们又爱又恨,有时它那么有用,那么方便,有时又那么厌烦,那么无奈。
感激每一份zip,感谢每一天的努力,承认自己的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