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是一种新时尚。从上海开始实行垃圾分类后,之后多地也划入重点市区。我居住在连三线城市都达不到的小县城,虽然预料实施垃圾分类可能在三年后,但是深知其分类的重大意义与价值。
说是心血来潮不如说是深思熟虑,我果断的购买了一组垃圾分类的桌面游戏。一是想自己先多了解下,作为一线科普工作者。二是家有两岁幼儿,考虑到入学后会接触和用到。
“红色的放有害垃圾,绿色放厨余垃圾,蓝色放可回收垃圾,灰色的放其他垃圾。”因为孩子尚在语言发展爆发期,虽不了解但可形成口头记忆,所以对孩子的认知教育仅仅停留在这一基础阶段。只有孩子问某种垃圾放哪个筒时才会进行简单介绍。
于是,只要孩子看到垃圾桶就会多问几次,多说几次,后来发展到孩子主动向大家介绍。孩子在不断说不断给大家演示的过程中完美的完成了垃圾分类的初步认识。在未知,多次练习,大方介绍的过程中孩子不仅认识了垃圾需要分类还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作为母亲的我很开心。
这不,小区里突然出现了一个浅绿色的垃圾桶,小娃一直问:浅绿色的放什么?是什么垃圾桶?
我一下子摸不着头脑,不知怎么回答。在小娃的反复追问下,终于开口说:可能是厨余垃圾桶吧!和绿色的接近。
在没有县城明确的垃圾分类标准前一切所谓的颜色应该都是正确的。现在都是垃圾混装,我的回答是正确的。但是,如果日后规范颜色后,孩子再问就需要把新的标准告诉他了。
因为尚小,分类的层面仅仅停留在桶的颜色上。具体的分类尚需要在生活中锻炼,且留在日后的每时每刻吧!
育儿就是育己,在育儿的路上我愿意多记录一下,多反思一些。希望自己尽可能地少走弯路。
这是自己在简书上写的第一篇文章。我真没想到第一篇竟然写到了垃圾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