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13日,公司后勤大讲堂与公司党群部联办再次开启,连续统计也算是我们的第三期后勤大讲堂,第一期是2016年6月举办的《太极拳改变生活》,那一次的活动一方面是录制上报放在局域网的视频,另一方面是总结展示公司太极拳持续三年学习交流活动成果;第二期是2016年11月举办的《我来认定交通事故责任人》和《DISC性格解码》,那一次是只有自己分公司的职工参与,想过开放式但又有诸多顾虑;这一次是联合公司党群部分享了《思维导图运用》,活动结束后有人问还有下一期吗?我陷入了迷茫和沉思。
说到大讲堂这个平台,我的思绪回到2009年。2009年作为新任职的党支部书记参加江苏省委组织部组织的基层支部书记培训班。三天两夜的学习交流堪称脑洞大开,课程中安排了三位江苏籍全国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交流工作心得、发了一本江苏省基层党组织优秀案例汇编…….那一刻的感觉就是书记的工作舞台好大好大、大到无边界。什么?无边界!
当然是无边界,因为思政工作是涉及人性和人心的工作,这份工作做多少都永无止境、这份工作做出的成绩影响力和辐射面有多大真不可估量、这个舞台能够给人赋予能量。
总结分析案例发挥的是凝聚人心的力量、演讲的力量、积极主动参与的力量、勤于观察-记录-思考-总结-提升的力量、非正式组织的力量、坚持的力量。我也想过为什么这些工作侧重在党群工作而非行政工作,但又很好的促进了行政中心工作,可能是因为需要慢功夫、可能是因为可以进退自如、可能是需要党群的柔风细雨滋润、可能是……
同事合著一本书
那是一个大型汽车制造公司,公司每年年初发布征文或调研选题,期间会请专业人士辅导如何写作、如何做好调研以及课题落实应用,经过三年的练就和打磨内容,公司统筹正式出版了三本书,内容涉及经济管理、技术交流、班组建设、企业文化…..还有一个凝心聚力的点是书记给每一篇文章写推荐语、书中有家属和同事写书评和寄语。学习-写作-出书,同事和家人共同参与,职工的归属感、参与感和荣耀感十足。在一个点上的时间积累就能看出成效。
共享学习平台
昆山区区委委派党支部书记进入工业园区的台资企业,将组织关系在街道社区的党员纳入企业党组织(依托党员多的大型企业),有些企业当时或多或少的有些排斥,感觉不产生直接经济效益还要有一定的投入和条件提供。她是昆山文化宣传部门的公务员派往企业做支部书记,她只有一个条件就是要一间党员活动室(哪怕和自己的办公室合在一起也可以),期初她的办公室和党员活动室在接近生产区域的生产调度楼边上,而非管理人员的办公大楼。但是,她没有退缩而是充分发挥自身文化宣传优势,搭建了开放的党员学习平台,党课和党员活动不定期举办开放式,群众有兴趣都可以参加。一次发生在节假日的公司事故吹响了党员集结号,在关键时刻党员同志奋不顾身进入车间抢险并做好善后处理,这个关键事件让台资老板对党组织刮目相看,日后时不时也参与到党员开放活动中。后来这个平台做成了公司宣传教育、文化娱乐的主战场。过程中还有“党员群众结对子”机制,这个机制有别于入党介绍而是类似于师徒制。
工作生活成长经验分享会
每年度各类先进个人、各类专业部门和指定人员至少一次分享工作生活等各方面的成长经验,可以是工作、学习、生活等域度很宽。一方面有效的促进组织隐性知识显性化,另一方面员工的公开演讲能力、汇报材料的结构、精神激励等方面的影响力和能量辐射是远远超过创始人的想象。
我也一直相信,顿悟一句话、看过一本书、遇到一个人、参与一个平台、发生一个故事很可能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影响人生轨迹。
学习归来后这些优秀案例一直记在心里,只想有机会参考在公司内落地。所以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先后在所在分公司组织过《同读一本书》征文活动(09年开始一直持续)和《员工讲坛》(真正的百姓舞台),不谦虚的说在公司内部有标签和品牌感。如今搭建的“后勤大讲堂”如何走向、要怎么充分发挥作用?我陷入了迷茫和沉思,记录下来或许可以为退缩找出理由、为前行找到力量。
后勤管理就是提供优质服务,你有需要我有资源;服务就是采取行动为他人创造价值,即使被服务对象没有直观感受到创造的价值、至少在过程中获得存在感、尊重感……如何实现“你好我好世界好”,路漫漫需要一起修行。
突然想到那段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