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琦君,中学时代老徐特别喜欢拿课外散文给我们品读,印象最深刻的是她笔下的春酒,但那时读来只觉好玩,有趣。
但毕业许多年以后,愈来愈喜欢她单纯且平易的文字,于是买来她的散文集,来感受作者的过去,以及从中回忆我自己童年的忧喜。
有一篇写她的哥哥和弟弟的文,真的让我眼泪直流,小孩子有玩伴的那种欢喜以及后来失去亲人的孤独,好不容易再次拥有一份“手足之情”,却再次生病早早夭折,离她而去。
她笔下的人物不够“伟大”,甚至是宛如蚂蚁般渺小,但他们的人性光辉闪烁无比。
她的笔下从来没有“坏人”,都是互相理解,相互帮助的纯朴农民。
琦君文章的真与美,与她的母亲是分不开的,她的故乡,她的童年,她的经历,对她一生的文学历程影响深远。
她笔下的桂花糕,枣泥糕,针线活,乞丐,下雨天,处处布满诗意和人间温情,像一幅生动的生活画——小桥流水人家。
02
感觉年少时所有的文艺情绪,全和老徐有关,琦君是,简媜亦是。
想起琦君的蟹酱字就联想到自己,偶遇简媜的这段文字也想起高中的自己,那是我第一次对一个女孩子温柔的“表白”,大意是:
你长得特别像韩国明星,尤其是撩起刘海洗漱时的样子,学习好,人也好,还那么可爱,如果我是个男孩子,一定要好好对你。
我俩学号挨着,我16号,她15号,中考分数一样,后来得知我俩是一个初中的。
当然第一次一起回家,也是我主动招惹的她,虽然是通过一位学霸促成的缘分,毕竟那时的我依旧自卑,在同学看来如此文静的我怎么会主动和别人聊天呢。
直到今天才发现,我的高冷和文静只是对于不投缘的人,一旦喜欢一个人,合眼缘,那么再内向的人,也会格外外向。
03
读闲书的时候,什么时候是我最有成就感的时刻呢?
那就是和作者有共鸣之处,比如闻一多的书桌特别乱,比如琦君的蟹酱字,比如简媜大学时代的想法,当然,那也是我自恋的时刻。
知道白千层这种树木之后,以及那篇雾里雾外的感想后,想到初中老徐讲一篇关于行道树的文章,好像是毕淑敏写的。
那时老徐让家长给我们买课外书,好像总共是6本,因为嫌贵,我和好朋友各出了一半的钱,一人3本,可以互相借阅读另外3本,但不是自己的,读起来还是不够自由。
书里有张晓风,书里有季羡林的“月是故乡明”,书里有毕淑敏,那个没有电脑的时期,这些课外书给了我极大的安慰,那三年也是我最思念故乡的三年。
梦里频频梦见,梦外听歌释怀。
那个小村庄,那片小荷塘,菱角,荸荠,荷花,荷叶,莲子,高粱,坟头,一毛钱的冰棍。
引用简媜的一句话:就像每一滴酒回不了最初的葡萄,我回不了年少。
04
推荐书目
先说说琦君的文章,个人觉得倾向于儿童文学、青少年文学,属于故事性散文,文辞优美,内容温暖治愈,她的笔下都是小人物的善良、淳朴,往往让人感动不已,也会让我想起故乡的童年。
简媜的没看那么多,推荐《水问》里的篇章:白千层、椰林大道、花季之遗传、壁画、问候天空、踏一回月,等等。她的文笔很随性,文风,像一位十几岁的姑娘,很美好。
琦君:
《桂花雨》
《玳瑁发卡》
《宝松师傅》
《小时候》
《母心与佛心》
《温暖的相遇》
《粽子里的乡愁》
《橘子红了》(小说)
简媜:
《水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