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了吧,拖延症》是我读的第6本书,这是这本书的第5篇读书笔记。
虽然这本书不是很推荐,但是书中有很多句子,都让我印象深刻,想到很多内容。这其中就包括这一句:人生只有三天:昨天、今天和明天。
结合拖延症,我会觉得这三天是非常重要的,有以下的理解:
有关昨天:
我们很容易就沉浸在过去的成绩中,然后就忘记了现在要做的事情。比如,我曾经3个月怒减30斤,这一度成为我的标签。
但是后来我又胖了啊,我每次提起这个事情,就不再是一种动力。如果是正在减的时候,那时候绝对是动力,但是又胖了之后,我可能就觉得
“唉,我之前那么厉害,现在怎么就不行了呢?”
这种就开始自怨自艾,灰心丧气一蹶不振,严重了估计还得暴饮暴食。
但也还有一种可能就是,盲目自信。
“我之前减掉过30斤,我没问题的,我说减就可以减下去。”
但时间上,一拖再拖,寄希望于一口气减下去吗?这完全不现实。
就因为这样,过去的成绩就不重要吗?
当然不是,所有的昨天都不是用来回忆,而是用来总结的。认真总结昨天的失与得,才能更好地前行。
这话说的像心里鸡汤,简单来说,就是过去做得好的地方,要肯定自己,过去做的不好的地方,那么今天就要开始改变了。
还是减肥的例子,过去我3个月减掉30斤,那时候每周运动3-4次,每次运动1小时以上的时间;每天吃的早餐、午餐都是少油少盐的,这些都是我做的好的地方,值得肯定,也足以说明,我想减肥运动+控食这是非常可行的。
待改进的地方,当时花钱去健身房运动,找教练,效果不佳,改变还是要靠自己。
以前每年的年终总结,我都是让我家先生写,做了什么都要一条条梳理,其实也不知道自己具体做了什么,所以我每年都特别不喜欢这个总结报告环节,尤其是作为部门领导,我还得上台讲。
为什么我一定要告诉别人我做了什么?
但是开始自己写总结之后,我觉得,
总结是为了告诉自己,我做过什么?我之后应该怎么去做,我的思考是什么,又要去避免哪些已经犯过的错误。
(PS:写这句的时候,发现年终总结我也能用这句结尾,没准又能成为年终爆款,毕竟去年我的发言也有金句输出。)
关注今天
关于昨天的内容聊完,就开始关注今天了,当下内卷严重,一度引发焦虑,公众号、抖音、微博、头条、知乎……我都看到过类似的内容,那就是活在当下。
怎么才能叫活在当下呢?
一边感慨今年生意非常难做,一边有默默的刷起来短视频?除非是短视频从业人员,我想其他人都是消遣娱乐。
没说偶尔消遣娱乐不对,但是过渡沉迷其实就是放纵自己,根本就不是活在当下。
真正的活在当下,是要去做有意义的事情,是对自己发展有意义的事情,跟昨天有所区别,是今天该做的事情,这才是活在当下。
关注今天,是享受今天所做的一切有意义的事情。这也是为什么同样都是刷短视频,有的人会因为一个视频,写出一个爆款文章,而有的人,就是呵呵一笑。
人和人的差距,是因为过去某个阶段的选择,与其懊恼自己选择,沉寂过去,不如就从今天开始做出调整,重新出发呢?
“如果你安于现状,奋斗的激情就会渐渐失去,随之而来的是每一天的简单重复和越来越多的危机。”
这也是来自书中的原话,这就叫越不行动,越动不了。如果今天还不行动,新的差距又增加了。没有增加大家焦虑的意思,只是想告诉大家,想看到结果,就得关注今天,从今天开始一点点做起来。
期待明天
如果你开始尝试了,你就会发现,当今天行动起来,你再明天会尤其关注成果,减肥的看看有没有掉秤,写文的看看有没有人增加阅读。
做的越多,期待也就越大。我们常说满满的期待,我想这个满满的期待,必定是做好了全力以赴的准备。不然天上能掉馅饼,就只能是概率问题了。
今天做好准备,明天就是美好的。今天得过且过,那明天也可能是还过得去, 一直是过得去吗?
明天充满未知,如果每天都是在和同事无意义的聊天中渡过,明天也可能是很可能是无聊的一天、也或者是焦头烂额的一天,因为有可能工作量倍增,没有时间聊天了。
大道理挺多的,大家也都能理解,却是知易行难,不过行难不难,每个人判断的标准就不一样了,我们可以从自己觉得不太难的那一项开始,就比如放下手机,少看半小时行不行?
最后想说,有时候沉浸在过去,可能是过去受得伤获得奖,有时候今天就那样混过去了,一睁眼又是新的一天,但是不是跟昨天一样呢?关键还是看自己,好好把握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