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节朋友圈各种广告应接不暇,闺蜜就转发了一个理发店的广告,说是在节日当天可以花一份钱做两个人的头发。
我心念一动,立刻便微信她约她一起去。
理发店生意很好,理发师也很有耐心,我本意只是想剪个头发,但在闺蜜“你剪头发才花多少钱,还不如烫个头发划算”的循循诱导下,我便稀里糊涂地和她一样烫了个头。
烫完价值“399“的头发后我和闺蜜去前台付款,却意外地被告知应付款是六百元,我大惑不解:”你们不是说三八节当天做头发是‘买一送一’吗?”
那个长相甜美的前台小妹笑嘻嘻地解释道:“是这样的美女,我们这个活动是有名额限定的,只是针对前三十名进店客户的优惠,优惠名额早在下午就发放完了,您这个价钱,还是给您打了八折之后的。”
她都这么说了,头发都已经烫了,我们便只好自认倒霉地付了钱,虽然说按这样算我只是花了两百块烫了一个头,并没有很亏,可我本意只是想去剪个头发的啊,这样想来,我不是多花了那冤枉钱吗?!
同样的事还不止一次,上周日去新天地附近逛街,负一楼新开的那家面包店门口人头攒动,我好奇地去上去凑了个热闹,原来是买面包金额超过三十元便可以赠送一张同等价值的面包劵,在下周日之前去它家买面包便可以代金消费。
秉着“机不可失失不再来”的心理,我便也排起了队。
其实一到家看到家里满柜的零食我就开始后悔了,我平时吃零食吃得不多,这些没吃完的零食还是上个月买的,于是到了这周日,过了保质期却吃不完的面包被我扔进了垃圾桶,最重要的是,我还将代金劵这事给忘得一干二净,等我从抽屉里将它找出来时,却悲哀地发现早已过了使用日期。
超市里“买一送一”的促销活动,KTV“办张卡就送一个包厢”的优惠活动,以
“XX节日”为噱头的折扣活动……
这种披着“优惠”的外衣下实则却并不划算的活动在生活中层出不穷,看似“优惠”,实则步步都是陷阱。
比如我只是想剪个二十块钱的头发,却在所谓的“优惠活动”的陷阱下烫了个头消费了二百块,接下去几个星期内还得跑去店里做不免费的后期养护;
比如我其实并不想吃面包的,可就是抱着“不捡便宜就亏大了”的想法去排队购买了,结果现有的吃不完,想去买的也因为忘了日期买不了;
比如我只是心血来潮想去K歌吼个嗓,却在“办卡就送一下午包厢”的活动下往卡里充值了两千块,后来工作一忙这张卡便被我扔到了不知道哪个角落……
看似是捡了便宜,实则却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道理,如果你正好要去烫个头发,如果你正好喜欢吃面包,那你的确亏不到哪里去,可大多数吸引我们去“活动消费”的情况下,的确是奔着“便宜”这两个字去的呀。
���6X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