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一个好朋友聊天,聊到孩子时她说:真的很羡慕你家有个不爱哭闹的娃,我家的天天哼哼唧唧,烦死了!
一说哪儿不如意就开始哭起来了,哎,我头都大了!
说实话,很羡慕大家夸赞孩子时最多用的是夸漂亮、帅气。
可是我家娃不漂亮不帅气,所以轮到我这,就只有夸孩子性格好了!
哈哈,不过这样我更开心,因为性格良好的孩子情绪也会比较稳定,这样能有更多美的出现。
大家都听过这样一句话:有什么样的性格就有什么样的人生。
曾经也有一位教育家这样说过:
性格所具有的一切特质是人的成功与幸福最根本最直接的影响因素,而帮助孩子发现自我价值,并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是父母送给孩子的最珍贵的礼物,一个具有良好性格的孩子,往往比别人更容易获得成功。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说的就是孩子的性格,在三岁的左右,便可以看出来。
所以0~3岁是孩子性格培养的关键时期,3~6岁是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
孩子的性格培养行成期中最重要的是和孩子建立亲密的联结。
亲密联结来自父母的有效陪伴,来自父母的接纳和爱。
做到了这些会让孩子内心充满了安全感,自我肯定,和良好的情绪表达。
善于和孩子发生联结的父母,遇上孩子哭闹了,父母们看到的不再是“哭闹”这个行为,会发现孩子“哭闹”背后的求助需求。
所以,父母们也不会为了让孩子“不哭”而利用一些不当的“帮助方式”,比如阻拦,诱惑,吓唬等等。
如此,亲子之间的关系也就趋向愉快,亲子沟通也就更加有效了。
那么在重要时期内父母们到底应该怎么做?
我在这里。
陪伴孩子需要一定的专心和专注,可是在父母和孩子同在的场合,放眼望去,往往我们大人最做不到的就是专心和专注。
不时的盯着手机或其他电子产品,久而久之,孩子也喜欢上了这个看着有声音有动画的“新玩具”。
等到孩子也像大人一样放不下时,父母们又来批评孩子“你怎么总爱玩手机?”
想想吧,到底是谁让孩子这么喜欢的?
我在这里,让孩子体会到真正的陪伴,和孩子游戏说笑,让孩子从内心里感觉到被爱包围的感觉。
我在倾听
倾听不只是用耳朵,还有眼睛,还有心。
孩子的这个动作是在表达他现在生气了;
孩子的这句话其实是想表达TA需要帮助;
孩子的这个眼神表示TA现在很孤单,需要有人把TA从孤独的堡垒中拉出来……
这些都需要“倾听”才能实现。
当孩子感觉到自己被倾听了,也会有被理解的感觉,“爸爸妈妈懂我”,我就不是孤独的,我就不害怕去面对,我就有办法解决困难。
我理解你
接纳能让我们更好的理解孩子。
接纳孩子的情绪会让孩子更自由的表达自己,父母们通过孩子表达更能理解孩子的想法。
我们通常会教孩子要学会分享,然后让孩子能“无私”的把自己喜欢的玩具给出去。
当孩子拒绝时可能会被说“小气”、“自私”,那么接下来的就是孩子坚持不愿意而大哭大闹,就算玩具回到了手上,也还是这样。
这其中就是不理解孩子。
孩子对“物品归属”的认识其实是从“不愿意分享”开始的,当他知道了我可以“不分享”,才会知道什么是属于我的,什么是别人的。
我的东西原来我可以自己做主,我的力量好大,现在的被理解带给孩子的就是自我肯定的提升,以及自信心的建立。
我在乎你
在乎可以看成是安全感的通道。
孩子体验到我对爸爸妈妈来说很重要,就会有很好的安全感在内心行成。
很多孩子长大后做错了事,当被问及这么做的原因时,TA会说“我觉得爸爸妈妈不外乎我,他们一点都不爱我。”
所以,在乎也是陪伴,是爱。
通过以上有爱的相处,亲子联结才会建立,孩子在其中才会慢慢发展良好的情绪行成良好的性格。
育儿专家尹建莉老师说:
一个孩子能成长得心理健康,智力出色,故然受很多因素影响,但最关键的要看他从小到大情绪是否愉快。人人本自俱足,只要情绪愉快,没有压力,一个人就能正常展开精美的内在秩序,就可以获得健康的身体和人生。
所以,带着这份相处模板去好好爱孩子吧,过程中你自会看到孩子的“好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