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终极目标是什么?有人说,体验成长的过程本身就是人生的目标,而不必在意为了什么而活着。但世间万物就怕认真二字。世界可以用哲学去解释,也可以用历史学去诠释,甚至可以用物理学和数学去描述。
宇宙的终极目标是熵增。熵是指的事物的混乱程度。世间万物的终极规律就是,混乱在持续的增加。比如,一个茶杯大概率的归宿是被打碎,变的极为混乱,而一个已经被打碎的茶杯,是不会自动变成一个完整的茶杯的。
从宇宙大爆炸那一刻起,宇宙就开始了走向混乱。只不过,由于极其偶然的概率,在太阳系中的地球上,产生了阳光、空气、水等适合生命生长的条件,才有了世界万物,有了我,有了我写的这篇文章。
表面上看,由于生命的存在,特别是由于智慧生命的存在,混乱得以被制止。秩序和井然有条是高智慧生命的重要特征,生命当然并不会主动去迎合宇宙,生命的目标很简单,就是持续生命本身------要么想办法延长生命,要么想办法繁衍生命。
而人类的一切活动,包括节约能源、追求环保生态,看起来好像是在秩序化,违反熵增目标。但本质上是为了以更好的生态环境去繁衍,而繁衍的结果,是人类的增加和物质的消耗,最终仍然会带来更大的混乱。
所以,所谓上帝的旨意,也是宇宙的旨意,那就是好好生活并繁衍后代吧,为了实现宇宙的“热寂”(指熵增到饱和程度后的状态)而奋斗吧。
用物理学去解释人生,会让人感觉无穷的空虚和寂寞,那些带给我们热情的生活观瞬间都变的毫无意义。
所以,无知其实是很幸福的。幸福?既然我们人生的目标那么无聊,那我们谈谈幸福吧。
幸福又是什么?幸福的人都是一样的,而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
幸福的人之所以都是一样的,是因为在他们的大脑中,无非是由于多巴胺分泌的那一刻,让他们感受到了相同的感觉,可能是看了个笑话,可能是吃了顿美食,可能是完成了件作品,甚至可能是,吸了点大麻。
高级的幸福感,来源于创造和生产,而不是消费。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只有创造和生产能带来更大的熵增,创造和生产能有助于帮助其他人获得更好的生存环境和繁衍环境,从而推动繁衍和增长,加速熵增的进程,这符合上帝的旨意。
所以,吃面包的幸福小于烤面包的幸福,读一篇文章的快乐,会小于写一篇文章的快乐。无孝有三,无后为大,创造小孩也是被提倡的,是道德和高尚的。
有强大的创造力的人,上帝会给予其更多的资源和财富,这符合熵增原理。要获得强大的创造力,除了造小孩外,其他的创造力需要后天的努力,没有人生下来就具有强大创造力的。
创造力是怎么一点一点获得的?通过进化和演化。
有无数的研究表明,人类的直立行走、语言、制造工具等能力,都是由于环境的压力带来的进化,比如洪水猛兽和火灾。这些灾难没有消灭人类祖先,反而逼着人类进化出了更强大的功能。
冥冥之中,上帝想带来更大的熵增,除了宇宙爆炸,更好的办法是制造不稳定分子。宇宙大爆炸后,奇点分裂成无数个星球,在用加速度四散迸发,无论他们有多混乱,但他们的轨迹是可以计算的,只要知道他们的力和角度,他们最终导致的混乱其实是有限的。
而生命不是。生命是遇强则强的玩法,只要生命不死,繁衍生息后,是真的有可能成为宇宙霸主的。因为生命会进化。
生命最怕什么?怕停止进化。什么情况下会停止进化?两种情况,第一是生命终结,第二是生存环境的极度安逸,因为生命一旦适应环境,便无进化的必要。
所以,上帝不想让人类,或者说不想让生命太安逸。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天地的不仁,才是真正的仁。如果人在在远古时期,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那么今天仍然还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只不过是一只衣食无忧的猩猩。
感谢天地的不仁,特别是对人类的偏爱,因为给予了人类比其他动物更多的挑战和灾难,才让人类有资格和力量居于食物链的顶端。
跑题了。
回到人生的创造力上。世间万物的道理都是相通的。你通过学习掌握一门语言的道理并不会比人类进化出语言功能的道理卑微多少,其本质都是一样的。
总结,进化的本质有两个,一是不能一帆风顺,要有大的灾难降临,二是,灾难没把人彻底搞死,死了就进化就无从谈起了。
进化更多的是从生物学角度看的,而演化则可以适用心理学、经济学等领域。人类经济和认知提升,是一次次演化而提高的。也无外乎两个核心的原因。一是,要有挑战和困难强加给你,二是,你不能被挑战逼死。就象尼采说的,凡是不能催毁我的,只会让我更加强大。
创造力就是这样来的。在不死的前提下,有困难和挑战,会增加你的创造力。这里的死不但指生命的终结,也包括自我放弃,所谓哀莫大于心死。有时候我回想自己的人生,就特别感谢曾经的职业生涯中,曾经赶鸭子上架被逼去承担一些超过自己能力范围的事的窘境,因为我没被这些事情逼死,反而演化出了能力。
感恩环境给你的一切挑战,可能是上帝眷顾你,想演化你。
如果你太舒适了,要尝试主动寻求一些挑战和困难,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演化出我们的创造力,我们才有能力为他人服务,也更能为宇宙的熵增贡献自己的力量,功德无量。
我们不能总做一个消费者吧,总该为这个世界创造点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