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去朋友新开的餐厅吃饭,朋友无比热情地把餐厅里最贵的菜都上齐了,印象深刻的一道菜是“香辣螃蟹”。很遗憾,印象深刻的不是因为美味,而是不乐观的体验感。
朋友这家餐馆的特色是经典烤串+啤酒撸串。“香辣蟹”作为丰富菜单品类的一个配角,价格却占据着菜单最贵的位置。我们都知道螃蟹最肥美的季节只在金秋9月、10月,减去黄金2个月,剩余10个月螃蟹是水平一般般的配角,是没有特色的特色。在这10个月中客户点单这份“香辣螃蟹”的体验感大多会低于期望值,但却要为此买最贵的单,这无疑放大了瑕疵。
然后跟朋友细了解到这份“香辣蟹”的流水在总营业额中占比非常小,贡献值并不高,一旦有客户下单将很可能面临体验感减分。仅此一道配菜,可能会拉低大众点评、美团外卖等美食平台的评分排名,由此看来这的确不是一件划算的买卖。
(1) 结:鸡肋食之无味弃之不可惜
如果一个产品不但给不了用户好的体验,反而会增高减分的概率,不如舍弃。
(2) 论:差异化经营
怎样用最小的成本,升级用户体验,重新建立买卖双方的关系?
其实经营者根本不需要额外投入成本,只要做到螃蟹黄金2个月不赚即可。
借用螃蟹最肥美的2个月,假如哈,假如以成本价销售给进店的客户,只是简单地和他们一起分享当季的美味,给他们美好的体验感!认同感!满足感!
这种体验感的意义不仅仅是利益权衡,我更愿意理解为一种朴素的、朴实的“食堂文化”,大家来这里可以放下戒备,轻松愉悦。在一个特别的时间节点经营者可以和回头客共同享受时令美味,培养新的默契。
(局部)不赔不赚,舍得,舍、得。
备注:
此观点仅局限于对朋友餐厅里的螃蟹而论,
观点仅局限于个人简单思考,有不妥之处,请多多指正,也欢迎留言探讨不同观点,我期待和你一起迭代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