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年前,北京饭店。
推杯换盏间,大伙儿问姜文,这戏到底什么时候能拍完?
平日里在镜头前总是滔滔不绝的姜文,竟然说不出话来。
原来,姜文为了让电影的拍摄效果尽可能完美地贴合自己的预期,他几乎花掉了所有的资金。而且,有个投资方又临时撤资。一时间,姜文屋漏偏逢连夜雨。
那是姜文第一次做导演,上面提到的那部戏叫《阳光灿烂的日子》。最终,在好友王朔的帮助下,姜文还是度过了难关。
影片上映后,问鼎第33届台湾电影金马奖,姜文提名第51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17岁的男主角夏雨,更是凭借此片,一举成为威尼斯电影节史上最年轻的影帝。
处女作的大获成功,让姜文从演员变身导演。
01,初露锋芒
姜文的父亲是工程兵,最喜欢抽烟和写作。母亲是小学音乐老师,烧的一手好菜。
姜文在母亲的严格管教下,做事从小就特别认真。“要是被母亲发现真的不认真”,姜文说,“那叫‘道德沦丧’”。
10岁那年,姜文就读于北京72中,班上有位同学叫英达,后来姜文跟着英达进进出出人艺剧院,深深地迷上了戏剧。英达说,姜文可能是中国演员里看《茶馆》看得最多的人,《茶馆》里的台词,他倒背如流。
光是记词儿还不够,他还要演。英达的父亲英若诚在《茶馆》里有戏份,姜文闲着没事就在电话里捉弄英达,英达总是在叫了爸爸以后,才恍然大悟。姜文的模仿能力可见一斑。
1984年,姜文从中戏毕业后,参演电影《末代皇后》,在片中出演溥仪一角。当时家里住房紧张,姜文和弟弟姜武挤在一张床上睡。姜武说,“没法跟他睡觉,只要醒着,他就要跟你聊溥仪。”
在同校同学的介绍下,姜文见到了溥仪的弟弟溥杰。由于姜文之前做的准备功课太过充足,同时戏精附体,一顿聊下来,溥杰彻底服了。临走,溥杰留下一个纸条儿:此人很像我大哥。
1987年夏天,姜文出演张艺谋的处女作《红高粱》。为了让自己的肤色更加贴合农民角色,开拍前,他一天到晚只穿个短裤,在拍摄地附近那条河里洗了晒,晒了洗,直到自己变成一条黑泥鳅。
电影开拍以后,姜文点子如泉涌,创意如尿崩。由于在对角色性格的理解上与张艺谋发生了分歧,当时只有24岁的姜文和37岁的张艺谋,在原著小说作者莫言的眼皮底下,从头吵到尾。
《红高粱》上映后,轰动世界,并获得第3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熊奖。
02,导演姜文
和李小龙,周星驰一样,姜文在演员阶段就已经展现出充分的才华,甚至渴望按照自己的意愿主导电影的拍摄。这样的人一定会做导演,也只能做导演,因为他们热爱的不只是表演,而是电影事业。
在前任女友刘晓庆的鼓励下,姜文开始正式尝试做导演。机缘巧合,他看到了王朔的小说《动物凶猛》,这部小说像一根针管扎进了他皮肤,创作的血液“滋”地一下冒了出来。他闻到了大食堂的味儿,听到了西藏的歌。
为了将小说改为剧本,姜文把自己关在6平米的小屋,以泡面为伴,睡醒了就写,写不动就睡,写到浑然忘我,写到不知寒暑。最后,原本6万字的小说,被他改成了9万字的剧本,改名《阳光灿烂的日子》。
剧本改好了,演员找齐了,按说可以开拍了,姜文不,说要先把演员“腌一腌”。
他将演员们拉到京郊一个部队汽车团,断绝一切对外联系,要求他们天天听那个时代的歌曲,还请王朔给他们做传统思想教育。
等演员们被接回来以后,姜文满意地点点头,他说从他们身上,闻到了那个时代的味道。
如果你以为以上这些算是姜文的认真,那就太天真了。姜文式的较劲儿,在开拍以后才真正展现出来。
他觉得戏里马小军钻的那根烟囱颜色不对,就让人给染了;
他觉得开场戏里飞机的颜色不对,给染成国防绿;
他还觉得马小军父亲身上军装的颜色也不对,应该是最发白的黄军装,于是上天入地去找;
最夸张的是,他后来又觉得米兰挂在墙上那张照片,不如小说里描写得那么美妙。于是在院子里架上机器,让宁静站在那儿,拍电影一样拍了23040张!
在完美主义者姜文的领导下,剧组正在以他自己想象不到的速度烧钱,于是就出现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
03,止于至善
2001年,姜文的电影《鬼子来了》因在未通过国家广电总局审查的情况下,参与了戛纳电影节评奖,被处以“五年内不能担任导演”的行政处罚。无奈之下,姜文只好暂时做回演员。
2000年,29岁的青年导演陆川拿着《寻枪》的剧本四处找投资,兜兜转转找到了姜文。姜文一看,相当有内味儿,马上帮他找投资,立项开拍。
其实以姜文的性格,当了导演就很难再做回演员了。他的好友王朔曾直言,演员身份的姜文“很危险”。
筹备期间,姜文隔天一个电话,监察陆川是否在认真改剧本。开拍以后,姜文风格照旧,大大小小的建议堆成了山,只认戏,不认人。第一次当导演的陆川只有招架之力,毫无还手之功。最后实在被逼得没办法了,只好去找出品人王中军打电话哭诉。
到了后期剪辑阶段,陆川甚至一度把片子藏起来,只因不愿姜文“指导工作”,让人哭笑不得。
但一路看过来的工作人员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片子被剪得越来越好,最后的成片远远好于第一版。
就这样,姜文拉着投资,当着演员,还干着监制,终于帮陆川把《寻枪》给拍完了。即便如此,后浪陆川当时还是吃不消前浪老姜这种强灌真气式的“提点”。
不过时间一长,以前的“欺负”终究还是化作了陆川心中的“财富”。
随后的五年内,演员姜文在与人合作中多次发生分歧,剧组被迫停机。姜文“霸道”的名声就此传开。
但熟悉姜文的人都说,姜文虽然有时候很较劲儿,但你不会觉得他是恶意的。因为他就像一个纯真的孩子,纯真到在他眼里,只有电影。
此后,姜文再次复出当导演,对剧本打磨之精细,选景和道具之严苛在电影《太阳照常升起》达到了极致。
《太阳照常升起》中几百只飞禽走兽,毛色质感都被姜文改过。剧中300多平米的藏式房屋,几十吨的鹅卵石和红土,以及来自8个城市的13节火车车厢,都是从千里之外用卡车和铁甲船运至外景地。
有形的道具控制完了,他还要控制抽象的效果。
有一场篝火婚礼戏,要一个火焰在天空飞过,特技师问姜文,“要什么样子的火?怎么飘法?”他说,“透亮的,飘着的,一个女人臀形的火屁股。”
还是这场戏,剧情要求大家笑。几个回合笑下来,姜文拉下脸,对副导演说,“你让他们笑得再幸福些,要比现在幸福三倍!明白吗?幸福三倍!”
不知当时特技师和副导演有没有怀疑自己的职业选择。
《让子弹飞》为了挑选自己的编剧天团,姜文使出了算命先生看相和老中医望闻问切的本事,一听声音,二看照片,三见本人,最关键的是第四步,送别,通过背影看这人怎么走路。
最终,姜文选定了6个编剧,年龄横跨老中青三代。剧本由所有的编剧单独修改,层层筛选,姜文一人把关。
《子弹》里有场三人鸿门宴,为拍出三足鼎立的霸气,姜文专门搭建了环形轨道,三台运动摄像机交替转动,整部电影一共用了55万尺胶卷,只这一场戏就耗掉五分之一。
26年下来,姜文总共拍了6部电影。当所有的导演都在满足于做一杯又一杯的鲜榨葡萄汁儿,姜文一直在酿造葡萄酒,然后,与真正懂他的人在电影的世界里同醉。
04,站着挣钱
两年前,访谈类节目《圆桌派》录制现场。
席间,嘉宾孟广美聊到,在姜文新片《邪不压正》里,姜文的夫人周韵已经从之前只参与选角的副导演升级为了总制片。
姜文说,因为我不爱算账,再大的账,对我来说也是仨瓜俩枣,我真是这么想的。所以,这个事儿就交给她了。
主持人窦文涛问:那拍摄超出预算了怎么办?听谁的?
姜文随即反问:什么叫预算?
窦文涛先是一愣,随即与大家相视大笑。这个回答很姜文。
今天,年过半百的姜文,还是26年前拍《阳光灿烂的日子》那个认真的中国爷们儿,一点儿都没变。
在姜文看来,导演拍电影和请人吃饭是一个道理,最重要的是走心。要是真有心请客,即便点最贵的那道菜,它能有多贵?电影虽然属于娱乐业,但娱乐不是出台站街。第一,要对得起观众,拿得出精品;第二,要对得起生命,不瞎耽误功夫。
因付出的成本多少而斤斤计较,对最后能收获多少钞票而举棋不定,姜文觉得这是挺寒碜的事儿。
当几乎所有的导演都在关心成本和票房,姜文却只关心过程。他只想用足够的诚意去做事,至于算账的事情,他交给了自己的夫人,也交给了上天。
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了世人,只要你做事够真心,站着,照样能把钱给挣了。
资料来源:
第十放映室《滔滔不绝说姜文》
综艺:《圆桌讲究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