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是药三分毒,你怕了吗?
副标题:用药浅谈
自我介绍:大家好,我是XXX,一个对中医药怀着无限热忱的执业中药师。在医药的世界里,我已取得了中级中药师的专业资格,正稳步走在成为中医名师的梦想之路上。虽然我的身材可能让人联想到武大郎,但请记住,浓缩的都是精华——就像这棵野山参一样,藏身深山老林数十载,吸取日月精华天地灵气,成为大补元气的百草之王。希望未来能与大家一起探索中医药的神奇世界!
说到武大郎,大家应该耳熟能详,三拳打死猛虎的英雄武松的哥哥,又老又丑,偏偏娶了美貌的潘金莲。那大家还记得武大郎是怎么死的吗?
对了,武大郎是被潘金莲用砒霜毒死的。这让我们都记住了,砒霜是毒药。
那么,毒药毒药,这到底是毒还是药?其实砒霜原本是作为一味药材而记录在《本草纲目》中。《本草纲目》言其“主大热,治狂痫、滇疾、痢、疽蚀、恶疮。”因其药性太过猛烈,对于普通人来说,却是致命的毒,更是被有害人之心的人利用来谋财害命。于是便有了潘金莲毒死武大郎的桥段。
也正是因为砒霜的药性猛烈,现代医学中,用砒霜来治白血病的研究已取得重大成果,研发出了治疗白血病的新药。
所以说,是毒也是药,端看用药的人罢了。没有错的药,只有用错药的人。
昨天一位大妈来测血压,高压158,确实是高的,难怪她感觉不舒服。我问她吃降压药了吗?她说我的血压一直比较高,但是我从来不吃药。我诧异?为什么?阿姨说:“降压药吃了还不能停。是药三分毒,我才不要吃降压药呢。”
好吧,是药三分毒,是有这句话,但是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吃药就是吃毒吗?
“是药三分毒”出自刘纯《药治通法补遗》。
原话是这样说的:“是药三分毒,唯开胃无毒,盖开胃者排毒也”。
在中医理论中,“是药三分毒”的“毒”通常指药物的偏性,药物的偏性运用得当可治病,不当使用则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而说开胃药无毒且能排毒,是因为开胃药可促进脾胃运化,增强消化功能。人体消化功能正常,能更好地排出体内的代谢废物和毒素,从而维持身体的正常生理功能。比如,山楂作为一种常见的开胃药,能促进消化液分泌,帮助消化食物,使食物更好地被消化吸收和排出体外,减少食物积滞产生的毒素。肚子胀不消化,饭后嚼一嚼……
那么大家听明白了吗?其实是药三分毒,这句话完全是偏听偏信以偏概全所造成的曲解。
唉,真是无知害死人呐。
所以,药是用来治病救人的,如果有病那还是需要吃药。不然疾病的传变很厉害,小病拖成大病。我们从小都学过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学到了不要讳疾忌医的道理。
不过话说回来,那也不是说药也是能随便吃的。我们药学人的第一课就讲到,药和毒没有本质的区别,只有剂量的差异。
不知道大家平时有没有留意我们的药品里面都有说明书,而这说明书上除了记载药品的适应症以外都有注意事项、禁忌等。
这是藿香正气水的说明书:其中的不良反应中写着:含酒精,与头孢等药联合使用可出现双硫仑样反应。
这个双硫仑样反应就是我们常说的“头孢就酒,喝了就走。”话糙理不糙,让大家记住,吃了头孢就不能喝酒。
诸位如果下次遇到劝酒不好推辞的时候,知道怎么说了吗?
“我刚吃了头孢,不能喝酒”,想必就能够完美避开喝酒了。
顺便提一句:喝了藿香正气水也切记不要开车,不然就是酒驾了。
总结:没有错的药,只有用错药的人。辩证用药,因人而异。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看人下菜碟要不得,看人用药要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