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国家二级营养师傅蓉
这两天有部影片绝对燃爆了各大影院暑期档,那就是《战狼2》,掌门也是创下了个人记录,居然在一天中连续二刷!那种久违的热血沸腾,为祖国强大油然而生的自豪感就不用多说了,真的很多镜头画面非常燃!
不过相对于那些重型武器的对决,掌门更偏爱看到的是一个人在野外利用大自然的一切制造出最原始的武器去对付敌人。从无到有自力更生的这种野外生存能力。记得读书时,掌门还特地买过一本《野外生存手册》。
因为这种时候,你才能真正感受到生命的顽强与自然之力的相互呼应,才会相信只要不放弃,一切皆有可能,生命它自会寻找出路!
影片从一开始,特种兵冷锋就被告知,没有支援,没有同盟,更没有武器。他只能孤身一人去面对一群疯狂又残忍,全部用重型武器和坦克装备的雇佣军队。最衰的时候,身染致命病毒,手中只有一把匕首,被遗弃在非洲草原丛林上,身边还拖着一个女人和孩子。
幸亏他是特种兵,野外生存能力极强,于是就用这匕首和他的生存技能,利用周边环境中的一切制造出了看似原始的弓弩和尖锐的箭(箭头其实是植物上的尖刺)。
当然亮点是,非洲小女孩教他将箭头插入一种植物乳白色的汁液中,然后冷锋带着这弩和箭就偷袭了挟持了中国工厂的武装分子。结果只要被箭射中的雇佣军都中招,即使射中后立即拔出箭头也不能幸免,几乎秒杀性的口吐白沫倒地而亡,毫无反击之力。简直就是见血封喉!
说到这里,看到网上有一些人吐槽,说哪有那么神啊?也有人说,这就是传说中的“见血封喉”!
所以,掌门今天就先聊聊这个细节。
一、“见血封喉”真的存在噢!
见血封喉,一种名叫箭毒木的植物,共有4种,生长在亚洲和非洲的热带地区,都含有剧毒的乳汁,中国只有见血封喉一种,已被列为三级珍贵保护植物,是一种剧毒植物和药用植物。
它的乳白色汁液含有剧毒,一经接触人畜伤口,即可使中毒者心脏麻痹(心率失常导致),血管封闭,血液凝固,以至窒息死亡,所以人们称它为"见血封喉"。
我国多在西双版纳和海南,在当地俗称 “七上八下九倒地”,意思就是说,如果谁中了见血封喉的毒,那么往高处只能走七步,往低处只能走八步,但无论如何,走到第九步,都会倒地毙命。
古代印第安人曾在英国殖民者入侵的时候,用这种涂了毒汁的弓箭来抵抗英国侵略者,结果英军被这种弓箭射中后,跳跳脚就立即倒地而死,令人心生恐惧,谈虎色变,从此这种植物声名大噪,被称为见血封喉树。
其实,它在我们中医典籍上也是有记载的。
《中华本草》中说,它性味:苦;性温;大毒。它所含的毒性物质为强心苷结构,是一种对心脏的毒性。
很多人不怀疑它的致命性,只是质疑它速度有那么快吗?几乎秒杀!
我找到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王家葵先生(中国药学会药史本草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药与临床》杂志副主编)的一段话来说明它的毒性发作原理:
“人的呼吸运动,主要靠膈肌和肋间肌收缩舒张来完成,这些都属于骨骼肌,受运动神经的调控。而这种箭毒木的毒性,可以阻断运动神经与骨骼肌之间的信号传递,产生强大的肌肉松弛作用。
但不同部位的骨骼肌对毒性敏感度不一样,眼部肌肉最先松弛,然后颈部肌群的松弛要早于其他躯干肌肉的松弛,再以后是肋间肌松弛,出现腹式呼吸,最后膈肌麻痹,呼吸停止死亡。
所以中毒者在死亡以前,能够感受并表现出因喉肌麻痹而出现的强烈窒息感,于是给旁观者留下“见血封喉”的残酷印象。”
其实从感到窒息全身瘫软到心脏麻痹,血管封闭,血液凝固死亡,这个过程全部完成确实需要20-30分钟左右。但是一旦呼吸窒息,全身瘫软,这个中毒者也就不再具有任何攻击能力了,跟死了也差不多。
所谓天下武功,唯快不破,解除战斗力就是根本。
不过,别看它杀人分分钟的事,其实它也能救人。
它的鲜树汁具有强心、催吐、泻下、麻醉之功效,外用治淋巴结结核。种子具有解热之功效,用于治疗痢疾。傣族妇女中,她们还用这种毒汁来治疗乳腺炎,目前更多的药用价值还在进一步的研究中。
那么好了,你说让它救人还是毒死人,究竟该怎么算?难道正如佛家所云:天堂 or 地狱,唯一念尔,?
当然不是!
其实,这里就是掌门要说到的第二个小话题。
二、关于毒药的界定。
毒理学上对毒药的定义是这样滴:
以较小剂量进入机体就能干扰正常生化过程或生理功能,引起暂时或永久性的病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的化学物质,即通常意义的毒药。
注意:有个关键词出现了——剂量!
在《本草经》中,把药物分为了上中下三品,其中毒性的有无,是分类依据之一。比如经文中说:“上药无毒,多服、久服不伤人。”
意思,最上好的药,段时间摄入较大剂量,或者常规剂量较长时间摄入,都不伤害人。如果有毒,其实就是多服、久服会伤人了。前者是急性毒性,后者是慢性毒性。
所以可见,这里的毒性和剂量息息相关。
同样关于见血封喉毒性的专业描述也印证了剂量的重要性:“它乳汁的乙醇提取物对蛙淋巴囊注射半数致死量为0.8mg/kg,中等剂量可使犬产生恶心呕吐,大剂量则加速其心率及产生心室纤维性颤动。”
这就是毒理学中最基本的核心:剂量决定毒性。
于是有人把它解释成万物皆有毒,只要剂量足!
其实掌门更喜欢这句话:“离开剂量,谈毒性那就是耍流氓!”
一个东西不能简单地去说有毒还是没毒,就好比对人性的划分,也不能简单地说坏人还是好人,两面性、多面性都会存在。
所以,我们说一味食品和药品的安全问题时,比如食品添加剂、农药残留、天然毒素等等,一定要在它使用的剂量基础上去讨论,否则你会发现什么都不能吃了!
最明显得例子就是到处流传的食物相克,或者食物中含有某种“坏成分”比如:
“西红柿含尼古丁不宜生吃,生吃等于吸二手烟。”
“含维生素C的蔬菜水果不能和海鲜搭配吃,二者同食毒性相当于砒霜。”
好了,我们从毒理性的实验数据来验证一下:
1、生吃番茄
实验测定结果:
1)番茄中尼古丁的实际含量
按干重计算,番茄果实中尼古丁的平均含量是每公斤2.31毫克。而之前我们说过番茄是一种含水量高达近95%的蔬果,即5%才算干重,所以实际尼古丁的含量要换算一下,最后每公斤为0.12毫克。
2)尼古丁的致死剂量
按毒理学资料,尼古丁对人体的半致死量是每公斤0.5-0.1毫克。我们就用0.1来算,50kg体重的人需要摄入5毫克才有生命危险,这大约相当于50公斤番茄中尼古丁的含量。
50公斤啊,谁能一次吃下那么多?
好吧,一次是吃不下那么多的,可番茄是家常菜,经常会吃,长期下来会不会导致尼古丁在体内积聚呢?
3)结论:
不用担心啦,因为尼古丁在人体内代谢降解速度非常快,不会积累。
其实,除番茄外,还有其他食物,如土豆和辣椒也含少量尼古丁。但人从日常饮食中摄取的尼古丁含量,只有从1支香烟中摄取尼古丁含量的1/500。再通过人体消化系统的分解后,只有很少量会进入血液,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而且,像番茄中还含有大量对人体有益的成分:番茄红素、维生素C、类胡萝卜素等,能增强身体的免疫力、抗氧化、抗癌、降血脂等作用,是一款“好”蔬果!
2、维生素C与海鲜同吃,相当于砒霜?
这个食物相克的说法实在由来已久,听上去真的有点恐怖。
因为我们对砒霜太熟悉了。什么武侠小说、民间故事里都是用砒霜来害人。
比如《水浒传》里的武大郎据说就是被西门庆和潘金莲合伙用砒霜毒死的。还有什么描写古代仵作一验尸发现死人骨头是黑的,那肯定是中毒,一般都说死于砒霜。总之砒霜就是毒药的代名词了。
那掌门先说说这个砒霜到底是什么?
1)砒霜:
它的主要成分是砷,这种物质在天然状态下毒性并不强,但它的化合物毒性很强。比如那种白色粉末,即砒霜,就是不纯的三氧化二砷。它也叫信石或红帆。
其实,砒霜除了毒性很强还无臭无味,难以被尸检出来,很受杀手们欢迎。但因为古代技术落后,使砒霜不纯,含有少量的硫和硫化物,所以与银针一接触就会变黑(即化学反应硫化银)。
砒霜的毒性在于,破坏人体细胞的呼吸不能获得氧气而死,使肠穿肚烂,即强烈刺激胃肠粘膜,使粘膜溃烂、出血;破坏血管,发生出血,破坏肝脏,最后因呼吸和循环衰竭而死。症状为咽喉有灼热感、口渴、恶心、剧烈腹疼与呕吐、不省人事、呼吸麻痹,最后死亡。
发作起来,根据剂量及胃内充盈程度不同,快的15-30分钟;慢的可4-5小时;一般为1小时左右。中毒量为0.005-0.05克,致死量为0.1-0.2克。
尽管砒霜自古 “身名狼籍”,可人家最早也是用来治疗疾病的一种辅助药物。
历史上,早有将砷化合物用以治疗昏睡病、肺结核、皮肤病等顽疾的记载。
而中医药中使用砒霜治疗一些肿瘤疾病,特别是急性脊髓白血病的实践。经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证实,砷的三氧化合物能够使得畸形蛋白质产生自我消灭的能力,从而使白血球的生长恢复正常。又如中医药中使用砒霜0.01~0.03克配伍用于治疗哮喘,并且有降血压的作用。
学过营养学的都知道,少量的砷也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成分,它能促进蛋氨酸的新陈代谢,从而防止头发、皮肤和指甲的生长紊乱。
你看就是砒霜也有正反两面。
2)现在再说说吃维生素C和海鲜又怎么扯上砒霜的。
各种海产品,像虾、蟹、蛤、牡蛎等,确实体内会含有化学元素砷。一般情况下含量都很小。但随着环境污染,这些海产品中的砷含量会因为食物链聚集效应而增高。
这种水平下,比如虾体内所含砷的化学价是五价,即五价砷。一般对人体无害。
但是从理论上看,当高剂量维生素C(一次性摄入维生素C超过500毫克)和五价砷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会转变为有毒的三价砷(就是我们常说的“砒霜”),当三价砷达到一定剂量时便导致人体中毒。
于是乎,这个理论经过转述后再转述,就严重变形了。尤其很多人都习惯断章取义,省略再省略。就好像我们以前玩过的“拷贝不走样”游戏,口口相传,传到后面很多都走样的离谱,甚至匪夷所思。
3)其实回到剂量的关键上。
想要这种吃法达到中毒的效果,一是,一次性必需要吃下200多只虾;
保守估计无机砷含量为海鲜含砷量的十分之一,而虾含量若以4ppm计算的话,欲达到最低可能致死剂量二十毫克,必须一口气吃下五公斤的虾,才可能致命。
二是,同时一次性服用的维生素至少超过500毫克,最后还需要一个实验环境下的催化过程才能发生。
所以,问问自己一次性吃下200多只虾,你的胃能撑多大?
500毫克维生素C是什么概念?相当于10个橙子,1500克以上(3斤)的绿叶蔬菜,50个苹果,才有可能达到500毫克的维生素C,这个时候你还能吃的下吗?
你说,我直接服用大剂量的维生素C制剂好了,如5片以上、一片C含量100毫克。
嗯,你试试,维生素C是通常意义上“好”的营养素吧,可是大量服用维生素C会导致你腹泻,进入肠道的食物又被迅速排除。
所以,正常吃海鲜和蔬菜水果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就上面两个例子,从它们中摄入有害物质的剂量,是很难引发中毒的。因为我们在中毒之前,应该已经被撑死了。
引发中毒需要的食物量实在太大,我们的胃根本不可能容下。而且,甲壳类如虾、蟹、龙虾及贝类如蛤、牡蛎中虽含有砷,但绝大部分以有机砷的形式存在,而有机砷可以很快排出体外,几乎没有毒性。
其实,更让人细思极恐的是,这个说法中,维生素C简直是被冤死的。
明明维生素C可以解砷毒,解砒霜的毒,却被谣言倒打一耙!
有一本曾经非常普及实用的,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农村医生手册》中,在相关的 “常见职业病和职业性毒害”防治章节中就对 “砷中毒”指出:
维生素C是排解砷毒的有效措施!
原来,维生素C不仅可解砒霜之毒,还可解许多化学物质的毒。它的解毒原理是:肝脏是负责解毒的最大器官,在中和有毒物质方面,解毒酶起到关键作用。而要解毒酶有活性,其中就需要大量维生素C。在解毒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对肝脏有伤害的自由基,而维生素C恰恰是最强力的自由基清除剂。
很多有关专业书籍里(《中国营养师培训教材》,《中国居民膳食指南》)都提到,维生素C可解多种金属毒和非金属毒,比如汞、砷、铅、镉、铬、苯、酒精、亚硝酸等。
你看,这才是真正的耳听为虚,维生素C本是解砷毒,解砒霜毒的功臣,却硬生生变成了制造砒霜的“祸首”!
同理对于很多食物相克的说法,包括对于食品添加剂的安全,各种网传食物吃了有用没用,有害没害,甚至是减肥中吃某种食物会不会发胖等等,所有的一切结果都必需把“剂量”放在首位来谈对健康的影响。
不要简单的道听途说,不要以讹传讹。
这里推荐大家平时可以关注,省市一级权威的辟谣平台公众号,这年头每天都会有各种谣言风生水起,做科普都来不及,有时我们营养师自己都真假难辨。习惯转发的时代,还真需要慢一拍,练就一双火眼金睛!-end-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