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若生活方式不是先天被给予的,而是自己选择的结果,那就可以由自己进行重新选择。
谁都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出生在什么样的国家、什么样的时代,有什么样的父母,这一切都不是自己的选择。而且,这些都具有极大的影响力,你也许会有不满,也许会对别人的出身心生羡慕。但是,事情不可以仅止于此。问题不在于过去而在于现在。现在你了解了生活方式。如果是这样的话,接下来的行为就是你自己的责任了。无论是继续选择与之前一样的生活方式还是重新选择新的生活方式,那都在于你自己。
人无论在何时也无论处于何种环境中都可以改变。你之所以无法改变,是因为自己下了“不改变”的决心。你把自己说成不幸的人,还说想要马上改变,甚至说想要变成别人。尽管如此还是没能改变,这是为什么呢?那是因为你在不断地下着不改变自己生活方式的决心。【想要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最需要的就是勇气。阿德勒心理学,就是勇气心理学,人最痛苦的,就是明明我们知道应该那么做,可是我们却有一堆不能做的理由,我们认为自己不能改变,我们认为很难,我们认为原因不在自己,我们有各种各样的理由和借口,所以我们才会来回摇摆,感觉很分裂。】
尽管有些不方便、不自由,但你还是感觉现在的生活方式更好,大概是觉得一直这样不做改变比较轻松吧。如果一直保持“现在的我”,那么如何应对眼前的事情以及其结果会怎样等问题都可以根据经验进行推测,可谓是轻车熟路般的状态。即使遇到点状况也能够想办法对付过去。另一方面,如果选择新的生活方式,那就既不知道新的自己会遇到什么问题,也不知道应该如何应对眼前的事情。未来难以预测,生活就会充满不安,也可能有更加痛苦、更加不幸的生活在等着自己。也就是说,即使人们有各种不满,但还是认为保持现状更加轻松、更能安心。
如果要改变对世界或自己的看法(生活方式)就必须改变与世界的沟通方式,甚至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请不要忘记“必须改变”的究竟是什么。你依然是“你”,只要重新选择生活方式就可以了。虽然可能是很严厉的道理,但也很简单。
阿德勒的目的论是说:“无论之前的人生发生过什么,都对今后的人生如何度过没有影响。”决定自己人生的是活在“此时此刻”的你自己。
什么是决定论?我们觉得我们现在甚至未来的全部,都是由过去的事情决定,所以根本没有办法改变,因为过去没法改变。如果一直这样解释事情的话,就会止步不前,阿德勒是完全否定心理创伤论的,他认为不是过去的那些心理创伤,影响了我们的现在。【举例:现在的目的让你不出门社交,你之所以出不去,是因为你的目的就是不社交,因为有了这个目的,为了达到它,你的身体就会制造一种不安跟恐惧的情绪。不出门就是你的目的,因为不出门有好处。什么好处?你在外面,你又不擅长社交,你跟别人一比,又很自卑,一点存在感都没有,所以在家里面,是你最舒适的状态,在家里面,你会被家人关心,你会有存在感。这就是那种不爱社交的人,宅男、宅女常有的心态,所以情绪本身,就是你的一个手段而已。目的论和原因论的区别,到底是什么?目的论认为,目的决定了我们当下的行为;原因论认为,因为有过去的原因,所以你今天才会这样。】
小结:首先,决定你现在的不是过去的原因,而是你的目的。
心理创伤是否能让人感到痛苦,取决于解释它的方式。
性格或许改变不了,但是思维方式是可以改变的。
我们所有的现在都是自己选择的,而改变最需要的,就是勇气和决心。
无论过去发生什么,对今后的人生没有影响,决定自己人生的,是活在此时此刻的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