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朋友和我探讨了一个有意思的话题。
他在一家大机构,领导没几年就会更换。
前两年上任了一个特别狠的领导,让人很有距离感,不苟言笑。
对员工要求也很苛刻,各种折腾。
大家在底下没少说这领导的坏话。
然而,这领导能力很强,带领公司取得了很好的业绩。
前段时间,领导要调走了,送别宴上,领导一改往日的威严。
先是把近几年的成绩和大家回顾了一下,又自我检讨,说自己虽然下手比较狠,但都是为了公司,为了大家,请大家多担待。
一时间,很多人竟然留下了眼泪,包括曾经私下说领导不好的人。
而且,过一段时间后,大家在评价这位领导时,都改变了一往态度,不但对这段岁月充满了感激,还都感觉这位领导挺有魅力的。
那朋友问我,为什么会这样?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先说一个概念:“劳力辩证现象”。
“劳力辩证现象”是德国作家罗尔夫·多贝里提出的概念,他还讲了一个故事。
一个叫约翰的小伙子,去美国空军参军。
在部队里,受尽折磨,最后终于通过了高空跳伞考核,成为一名伞兵。
然后,他和战友列队,等待长官颁发考核通过纪念品,那是一枚降落伞形状的别针。
等了好久,长官终于来了。
长官走到他面前,将这枚纪念别针别在了他的胸前,可这还不算完,戴上之后,长官突然对着别针狠狠地猛击了一拳。
结果这枚别针穿过衣服,扎进了约翰的胸部,疼得他呲牙咧嘴。
按说,约翰应该记恨那位长官才对。
但是,在那之后,约翰不仅不记恨这位长官,反而一有机会就向别人解开衬衣扣子,展示胸前的伤疤。
几十年后,约翰早已从部队退役,他居然还把那枚扎过他的别针装裱进画框里,挂在他卧室的墙上。
约翰的这种行为,被罗尔夫·多贝里总结为“劳力辩证现象”。
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当你在一件事上投入了很多的精力,甚至付出了痛苦,那么你就会对这件事情带来的结果愈加看重,并且非常享受这种结果带来的成就感。
换句话说:我们会因为在一件事上已经付出的努力,就把这件事的价值进行人为夸大或提高。
就像约翰,那段磨难岁月和胸口的伤疤,本就是一种苦难,然而,约翰的大脑,却调整了这种认知。
把这枚别针的价值提高了,把它从一个普通物件,变成了神圣的东西。
原因就是,这枚别针承载了他的辛苦和付出。
“劳力辩证现象”其实很常见。
有些女孩并不愿意离开劣迹斑斑的男友;
老板经常要求加班却轻易得到了员工的谅解;
一个脾气刁钻的人,你却总莫名想讨好他......
你能看到很多类似的事情。
最典型的案例,莫过于“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那些被劫匪绑架数天后的人,竟然对劫匪产生了感情,甚至帮他们逃跑。
著名经济学教授埃亚尔·温特,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解释了这一现象。
那是一种认知调整的结果,那些让你吃苦的事情,如果结果是不错的,大脑会把苦难和成就形成因果关系。
这样,人类就不会对吃苦的事情太过排斥。
在和比你强大、更有力量的人相处,即使他对你很差,你也可能对对方产生正面情感。
这样,因为依附强者会提升生存概率。
这种说法可能有点反常识,但却是“劳力辩证现象”最好的解释。
“劳力辩证现象”可以给我们几点启发:
1. 情感和认知有时会欺骗我们,做决定前,看看自己是不是被“劳力辩证”绑架;
2. 当一个纯粹的好人是危险的,让别人保持一定的敬畏很有必要;
3. 如果你是一位领导,你可以对员工狠一些,但一定要给他们一个好的结果,否则你会死得很难看。
好了,关于这个话题你有什么想表达的?
欢迎留言,良叔每天在这里等你,再坚持117天。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