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那些“恶人”会让你心存感激?

一个朋友和我探讨了一个有意思的话题。

他在一家大机构,领导没几年就会更换。

前两年上任了一个特别狠的领导,让人很有距离感,不苟言笑。

对员工要求也很苛刻,各种折腾。

大家在底下没少说这领导的坏话。

然而,这领导能力很强,带领公司取得了很好的业绩。

前段时间,领导要调走了,送别宴上,领导一改往日的威严。

先是把近几年的成绩和大家回顾了一下,又自我检讨,说自己虽然下手比较狠,但都是为了公司,为了大家,请大家多担待。

一时间,很多人竟然留下了眼泪,包括曾经私下说领导不好的人。

而且,过一段时间后,大家在评价这位领导时,都改变了一往态度,不但对这段岁月充满了感激,还都感觉这位领导挺有魅力的。

那朋友问我,为什么会这样?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先说一个概念:“劳力辩证现象”。


“劳力辩证现象”是德国作家罗尔夫·多贝里提出的概念,他还讲了一个故事。

一个叫约翰的小伙子,去美国空军参军。

在部队里,受尽折磨,最后终于通过了高空跳伞考核,成为一名伞兵。

然后,他和战友列队,等待长官颁发考核通过纪念品,那是一枚降落伞形状的别针。

等了好久,长官终于来了。

长官走到他面前,将这枚纪念别针别在了他的胸前,可这还不算完,戴上之后,长官突然对着别针狠狠地猛击了一拳。

结果这枚别针穿过衣服,扎进了约翰的胸部,疼得他呲牙咧嘴。

按说,约翰应该记恨那位长官才对。

但是,在那之后,约翰不仅不记恨这位长官,反而一有机会就向别人解开衬衣扣子,展示胸前的伤疤。

几十年后,约翰早已从部队退役,他居然还把那枚扎过他的别针装裱进画框里,挂在他卧室的墙上。

约翰的这种行为,被罗尔夫·多贝里总结为“劳力辩证现象”。

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当你在一件事上投入了很多的精力,甚至付出了痛苦,那么你就会对这件事情带来的结果愈加看重,并且非常享受这种结果带来的成就感。

换句话说:我们会因为在一件事上已经付出的努力,就把这件事的价值进行人为夸大或提高。

就像约翰,那段磨难岁月和胸口的伤疤,本就是一种苦难,然而,约翰的大脑,却调整了这种认知。

把这枚别针的价值提高了,把它从一个普通物件,变成了神圣的东西。

原因就是,这枚别针承载了他的辛苦和付出。


“劳力辩证现象”其实很常见。

有些女孩并不愿意离开劣迹斑斑的男友;

老板经常要求加班却轻易得到了员工的谅解;

一个脾气刁钻的人,你却总莫名想讨好他......

你能看到很多类似的事情。

最典型的案例,莫过于“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那些被劫匪绑架数天后的人,竟然对劫匪产生了感情,甚至帮他们逃跑。

著名经济学教授埃亚尔·温特,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解释了这一现象。

那是一种认知调整的结果,那些让你吃苦的事情,如果结果是不错的,大脑会把苦难和成就形成因果关系。

这样,人类就不会对吃苦的事情太过排斥。

在和比你强大、更有力量的人相处,即使他对你很差,你也可能对对方产生正面情感。

这样,因为依附强者会提升生存概率。

这种说法可能有点反常识,但却是“劳力辩证现象”最好的解释。


“劳力辩证现象”可以给我们几点启发:

1. 情感和认知有时会欺骗我们,做决定前,看看自己是不是被“劳力辩证”绑架;

2. 当一个纯粹的好人是危险的,让别人保持一定的敬畏很有必要;

3. 如果你是一位领导,你可以对员工狠一些,但一定要给他们一个好的结果,否则你会死得很难看。

好了,关于这个话题你有什么想表达的?

欢迎留言,良叔每天在这里等你,再坚持117天。

-END-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