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长大了,似乎是比小时候让我们轻松了不少,可是你却发现他们越来越调皮了、越有“个性”了。你让他把垃圾扔垃圾桶,可他偏要扔到地上;你批评他,他还跟你狡辩;生气的时候,他比你还凶,甚至扬言不再爱你了……
都说孩子是天使,可是有时他/她却让我们抓狂!面对“熊孩子”的挑衅,宝爸宝妈们,你们是如何接招的呢?
今天我就拿我家刚发生的事情,和大家谈一谈“孩子犯错了该怎么办?”这个问题。
事件一:
晚上在外面玩,她想要玩具,我不同意买,(我们新定规矩一个月买一次玩具,坚持了两个月)她很生气。以前,跟她一解释,她哼唧几下,也就过去了。估计这次买玩具间隔的时间长,她开始威胁我。如果不买,她就不走。
我当然不会妥协,简单解释后,我们一前一后开始走。她推着滑板车在我后面,突然她骑到了我的脚上。我一声尖叫,蹲在了地上。真的很疼,疼的我都想哭了。如果是别人,我真想骂他两句。稍微缓过劲后,我坐在花坛旁忍住怒火叫她过来给我道歉,她却不愿意。
你把亲妈的脚撞这么疼,你连安慰都没有?真想把她拉住揍一顿!这“熊孩子”真是气死老娘了!
朋友,看到这儿,你会怎么做呢?我想冲动火爆脾气的人可能真的会拉着孩子打一顿,自己先解解气。我是怎么做呢?喊她过来不成,我再发脾气只会让自己更生气。更何况在大庭广众之下……我压着怒火,准备回去再和她理论。
到家后,她要看动画片,那怎么可以?老娘还没找你“算账”呢,先把刚才的事处理完再说。
“你刚骑滑板车不小心撞到我的脚,我很疼,请你向我道歉!”我不依不挠。
“我是故意撞的,谁叫你不给我买玩具。”她生气地说。
“故意?”我有点不相信,我觉得她不会做那么出格的事。但她一口咬定就是生气才撞的我。
当时,我的心都开始碎了。乖乖,亲娘啊,我多么爱你,可你却这样对我??!!现在这样,长大还得了!一定得好好教育教育她!我想每个做父母的可能都会这么想。
我的第一反应也是这样,但脑海里的另一个声音又说,对一个四五岁的孩子而言,我们用成人的标准去评价她伤害别人就是她道德有问题,是不是太武断了吧!
我当时始终不相信我的孩子会对我这么残忍,虽然现在社会上报道的孩子与父母反目的事情很多,但我相信我的教育不会养成这样的孩子。
后来我分析她当时这么做的原因,可能有两种。一种是她不小心撞到,但因为没给她买玩具她很生气,所以借此来吓唬我,解气。一种是她确实生气想发泄,但她没有轻重,不知道这样做对别人的伤害有多大。
如果是两三岁她这样,我还好理解。现在快五岁了,她知道伤害人是不对的,可还是这样做。我开始反思这个规则是不是有不合理的地方。
其实,一个月买一次玩具,对一个四五岁的孩子来说,应该可以接受。但是,我们以前是一周10元零花钱自己支配,周六周日每天一次花钱机会。现在是一周一次购物日,一个月买一次玩具。明显比以前花钱次数少了。怪不得她会有如此激烈反应!
如果当时我能想到她是因为规则变了,很难忍受,然后给她共情:“宝贝,你已经等不及了,我知道”,并变通地给她解释:“你可以等过两天购物日再买或下个月玩具日买”,而不是简单的“不行,这个月买过了,只能等下个月买”,也许情况就不一样了。
当然,当时我想不了这么多,只是觉得她不会真的是想伤害我,因为我是她最爱的人啊。后来我要求她道歉,帮我处理伤口,并要求她这两天我不方便走动时,她帮我拿东西。她都一一答应了。
对于这件事,你怎么看呢?如果你遇到类似情况会怎样处理呢?反正,我给她爸爸简单说后,爸爸说得好好揍她一顿。
我想,大人生气是很正常的。但我们要有一个反思的意识,不能简单的以暴制暴。没有人会故意伤害别人,有时那个表面的原因下面还有更深层的原因,你发现了吗?如果你能抽丝剥茧发现真正的原因,你就能真正理解孩子,一切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事件二:
晚上在外面吃饭,叔叔给雨欣和小弟弟一人一个山楂卷,小弟弟给雨欣爸爸分享的小块山楂卷掉了,雨欣主动往爸爸嘴里塞了一块。可是爸爸发现自己吃的不对,后来才知道是一块被揉了半天的面团。爸爸很生气,但当时碍于情面,没有发火。
我只是把它当成一个恶作剧,并没当回事。没想到回到家,爸爸一本正经地要求开家庭会议,处理这件事。
“雨欣把脏东西让我吃,我要求她向我道歉。如果不道歉,就取消她两次花钱机会。”
Oh,My Gog!昨天才因为没买玩具而生气撞我,今天爸爸就要取消她的花钱机会。老公,你怎么那么会选择时间呢!
一听这,雨欣也恼了。“哼,我就不道歉。你取消不了。”“雨欣妈,你说,怎么办?”天呢,这是要逼疯我的节奏吗?一边是老公的的心情要理解,一边是孩子情绪要照顾。
其实,对于这件事,我感觉老公有点小题大做了。不过,我理解他。一方面他觉得孩子这样捉弄他,他有点生气,一方面他觉得孩子做错事必须受到惩罚。如果我用我的感受代替他的感受,直接把爸爸否定了,那既不利于夫妻感情,又不利于孩子教育(爸爸没有权威了)。
但如果我站在爸爸的立场指责惩罚孩子,孩子就会觉得爸爸妈妈怎么那么“残忍”。这件事其实没什么大不了的,只是爸爸需要一个道歉。关键是孩子听说要取消花钱机会,正在气头上,不愿意这么做。所以,我就当一个调停的,从中间给他们搭桥呗。
我先强调这个家庭会议,每个人都有发言机会。爸爸说完了,我把爸爸的话又重复了一遍,问雨欣有啥说的。谁知我的重复又激起雨欣更大的愤怒,扬言再这样说就还要撞我。我也觉得取消她两次花钱机会,对她打击太大。但现在我要弄明白她这样做的原因。
于是,我问她为什么,她说爸爸对她不好,以前打过她。孩子,你就记得爸爸打你,不记得你爸让你吃冰淇淋吗?不过,这个理由有些牵强。“可是我现在又没有打你,所以你是在找理由”,爸爸不服气的说。
“那你给爸爸道歉,爸爸也给你道歉”,我从中调解,可是两人都不愿意做出让步。如果这样下去就僵持到这儿了,怎么办?那就就事论事吧,爸爸要求道歉,可是惩罚太严厉。雨欣不愿意道歉也是觉得惩罚不合理。那就结合两人的意愿,折中一个办法。
“那这样,雨欣你如果道歉了,爸爸原谅你了,就不用取消花钱机会。如果你不愿意道歉,就取消你一次花钱机会。”爸爸同意了,可是雨欣还是不太愿意。于是,我就使了个花招。“雨欣,你可以把你做的手工汽车送给爸爸,也许爸爸也会原谅你的。”
“那你去拿”,没有比这更好听的声音了,只是让我跑个腿却让她做出让步,哦耶,我离成功不远了!
拿着小汽车,我让雨欣跟爸爸说对不起,她凶凶地说了一遍。我模仿她的声音,她笑了。我说:“如果我也这么凶的道歉,你愿意接受吗?你可以温柔的说。”这次她轻声说了一次。耶!成功!
就这样,一次棘手的冲突完美解决了。事后我在想,要是以前,我肯定处理不好。因为如果雨欣不道歉,我总是拿她没办法。如果是我和孩子之间的问题,还容易解决,因为我们沟通的障碍不大。这次是她和爸爸之间的冲突,而雨欣有时会排斥爸爸,爸爸和我的教育思想又不一致,所以,我真的不确定能否处理好。
不过这次爸爸也很不错,能用语言而非暴力来解决问题。所以在孩子犯错时,我们不能以暴制暴。要多去分析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去理解孩子。
很多时候,孩子行为的背后往往是一些情绪没有被人理解,才会发泄成不恰当的行为。所以在处理问题时,一定要先站在孩子立场,理解孩子,和孩子共情,疏导孩子的情绪,然后再去解决问题。
如果孩子真的做错了,他/她就需要道歉,然后承担相应的后果,去弥补自己犯的错误。如果他/她不道歉,你可以换一种他/她可以接受的方式,多几种选择,这样慢慢他/她就会自然地选择道歉。
这是简友@L云艳童鞋的育儿心得,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觉得还行,请给我点个赞,写些鼓励的话。我会继续努力给大家分享,期待您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