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广彤

和君八届杭州现场班徐广彤

西子湖畔•和君启杭

这篇同志必读弥补了杭州现场班通信信号短暂中断时遗漏的教学内容,也给我们的复习提供了准确全面的材料,感谢将其整理成文的同志。

先生的按语属于“心法传授”,讲的是思考方法(我就是喜欢这种手起刀落干净利索的“简单”框架)。个人理解:What、How和Why(姑且称之为“WHW思考法”)分别提醒我们关注:

1、演讲内容的事实本身——从事实出发;

2、体会讲者的逻辑理路和论述方式——弄清逻辑;

3、思辨论据合理性及其对论点的支撑——批判性思维。

三要素的重要性及其内在关系几乎是不言自明的。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最重要的首先是学会聆听——知道对方在说什么、怎么说、为什么这么说——其后才能支持或反对其观点取舍、理据运用或逻辑推演,首先掌握事实,然后上升到对理路的提炼和总结,厘清逻辑框架。如果没有真的听懂对方所说,其后的讨论、争辩可能会变成鸡同鸭讲,自然也不可能辨明真理、凝聚共识。后面提出要看结构层次、逻辑关系、主题观点、理据论证,无非是在提示WHW思考法如何具体操作的要点。再后面思考其意义和应用之可能性,则是提醒我们究理不可空谈、求知勿忘行持。

正如先生所说,你把一堂大课的这些问题系统地梳理出来、琢磨透它们,才算是听懂了我的大课。听懂之后,你再来讨论它、赞同它、质疑它甚至推翻它。复习、吃透一篇经典、一堂大课的学习效果,可能远胜于浮光掠影地阅读一万本书——读书不得章法,只会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把脑子弄乱,所以在思考和讨论时,也同样要懂得化繁为简、由表及里。我觉得,这大概也是先生的思考和根本治学方法,值得我们好好琢磨和效仿。

为了理清头绪,尝试将整次大课的内容提炼,并略提几点反思,总结参见下表:


虽然在反思部分提出了一些“质疑”,但总的来说我个人倾向于认同先生的分析。这是一种直觉感知、心理倾向——实际上我不太相信所谓理性分析,或者说不认为有谁能够纯粹从理性出发看问题想事情,人都是有限理性,人是有感情、有信念、有思想的,正因如此,才有在乌云惨淡下争得绝处逢生的勇气,往往是凭着这股勇气和信心,才能成就几乎不可思议的伟业。如果是纯粹理性分析,可能只能做一个犬儒,知难而退、但求自保。

我觉得,除了现身说法谈如何思考和分析,先生大课最大的意义在于增强听者的信心——信心对于国家、社会、民族和个人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甚至是根本决定因素,特别是在现在这样一个纷乱扰攘的时代。正如俞敏洪所说,能够“从绝望中看到希望,人生终将辉煌”。能够拨云见雾看出前进道路,是一种智慧,对于智慧有信心,也是一种理性。先生对于事实的解读,是基于对大势的观察、对商机的感知,以及进行战略分析时的基本方向感和大局观而给出的,事实也验证了先生基于“经验判断+理性分析+直觉感知”的推论是合理的、正确的。无数和君学子最想要学习的,就是先生的这种方向感和大局观,只是不知有几人能真正理解先生先知先觉的孤独感。

最后顺便提一下,WHW思考法也可以有其他组合逻辑。例如,把Why调到最前,变为Why-How-What框架。这也就是Simon Sinek在题为“伟大的领导如何激发行动”的TED演讲中提出的“黄金循环(Golden Circle)理论”。同样三个思考要素,顺逆之间,一则深入思辨分析,一则导向创业实践,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有心的同志可以从此演讲出发,一起结合和君的实践继续琢磨:http://www.ted.com/talks/simon_sinek_how_great_leaders_inspire_action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第三次大课进入了我个人认为对现有的科班商学教学内容最有突破性的一个主题。 先生从人口性别比的产业效应、“武钢养猪/...
    杭州八届要读万卷书阅读 3,759评论 1 4
  • 夜很安静,窗外在下雨,滴滴答答,时而变成哗哗的声音,我知道那是雨下得更大了。 初秋的雨凉凉的,我喜欢躲在屋檐下静静...
    玩子wy阅读 2,325评论 0 0
  • TypeScript 是ES6的超集语法,在Angular react等现代框架中广泛使用。 主要有以下特点: 强...
    姚冰coding阅读 2,854评论 0 2
  • 问题1: OOP 指什么?有哪些特性 OOP: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以前写代码都是面向过程。面向对象就是把公有的属性...
    萧雪圣阅读 1,514评论 0 0
  • 什么样的生活是你想要的,现在得到了吗?
    JeenLauy阅读 1,079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