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典句出自唐代王勃的《山亭夜宴》:
桂宇幽襟积,山亭凉夜永。
森沉野径寒,肃穆岩扉静。
竹晦南汀色,荷翻北潭影。
清兴殊未阑,林端照初景。
注释:
桂宇:用桂木建造的房屋。
幽襟:幽雅的情怀。
凉夜永:潘岳《秋兴赋》:“觉凉夜之方永。”
清兴:清雅的兴致。
初景:早晨的太阳。
译文:
一些有幽情雅意的人,聚会在一个用桂木修盖的精致的山亭里。但山亭的聚会却在一个长长的寒夜里。那阴森茂盛而莽莽无边的山路上寒凉无人,那山亭门外严整肃穆。一片寂静竹林把南河的夜色变得更为昏暗,荷叶在北潭里正随风翻弄它的倒影。夜宴的雅兴特别高,所以终夜没有回家,一直延续到早晨的太阳照在树梢头的时候。
赏析:
在诗人眼里,不仅春景令人陶醉,秋景也令人着迷。这首诗写出了秋夜山亭四周的景色和彻夜饮宴的兴致,表达了诗人在夜宴上的愉快心情,有一种隐逸的意味。
这首诗首先用“桂宇”写出处所环境幽雅,“凉夜”暗示时间可能是在深秋之夜。在秋夜的山亭中,“幽襟积”也就自然合乎情理了,而且含蓄地表明诗人十分向往幽静的山林之夜。
接下来紧承上联而写,具体描写周围景物,运用反衬手法,写石门发出的声响而突出夜的幽静,艺术效果显著。
“竹晦南河色,荷翻北潭影”,进一步写出秋夜自然界的迷人景色,月光下、水潭边,竹影、荷叶袅袅娜娜,迷迷蒙蒙,好像披上了一层薄纱。“晦”“翻”两个动词准确、新颖地传达出景物特有的梦幻色彩。
这两联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写,前一联写月亮升起前的景色,从森林中万籁俱寂的角度写起;后一联是月亮升起后的景色,从光影变幻的角度写起。两联有动有静,动静交叉,光影变幻,似真似梦,美妙绝伦。
最后写诗人乐而忘返,不觉晨光初照,意味悠长而回味无穷。
这两句与诗的开头呼应,全诗的萧瑟意味也在此刻一扫而空,可以体会到诗人欣喜的心情。
全诗寄情于景,格调清新,写景细腻逼真,抒情含蓄委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