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节清明桃李笑,田野荒冢只生愁。
雷金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娇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译文:
清明时节,桃李含笑盛开,但野田荒坟却是一片凄凉,令人哀愁的景象。春雷惊天动地,惊醒了蛰伏的龙蛇,春天雨水充足,郊外原野上的草木长得很柔嫩。过去有个齐国人在坟墓前乞求祭品充饥,回家却向妻妾炫耀,说富人请他喝酒,与此相反,晋国志士介子推不贪公侯富贵,宁可被火焚死也不下山做官。悠悠千载,贤思混杂,谁是谁非?最后都是掩埋在长满野草的荒坟中。
注释:
桃李笑:形容桃花、李花盛开,姹紫嫣红,争奇斗艳。
冢(zhǒng):坟墓。
蛰(zhé):动物冬眠。
祭余:祭礼后的酒肉等食品。古时有“乞祭余”的风俗,即祭礼结束后,向主持祭礼的人乞讨剩余的祭品。
妾妇:指妇女。
士:读书人,这里特指有抱负、有操守的读书人。
焚死:指介子推宁死不出山做官而被烧死在山中。
公侯:泛指有爵位的尊贵人物。
蓬蒿(hāo):蓬草和蒿草,泛指杂草。
丘:坟墓。
此诗以清明时节为引子,黄庭坚通过描述清明时节的景象,描绘游人祭拜的场景,以及祭拜的仪式,用白描的手法,抒发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慨叹和对社会不公的愤懑以及对逝去亲人的怀念和思念之情,全诗语言质朴自然,寓意深刻,极富号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