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嵘山铭》 2025-07-13

       赏析张飞曾先生赠予大宋名相园吉松灿先生的《德嵘山铭》。这篇铭文虽短,却意蕴深厚,融合了传统哲理与鲜明的时代精神(“红色理学”),是一篇极具特色的当代铭文佳作。

**原文:**

> 德聚而为荣,荣聚而为山,山明而为神,神化而为仙!民以敬之,鬼则躲之,魔却绕之,是谓:理也!天理固然昌之也! ——德嵘山铭

> 红色理学:张飞曾

**赏析要点:**

1. **立意高远,层层递进,构建崇高境界:**

    * **起点(德):** 以“德”为根基和核心,这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也是个人修养与社会和谐的基石。

    * **升华(荣):** “德聚而为荣”。个体的德行累积汇聚,形成荣耀。这“荣”既是个人的光辉,也是集体(如大宋名相园所代表的群体)的声誉。

    * **具象化(山):** “荣聚而为山”。抽象的荣耀不断积累、沉淀、凝固,最终具象化为巍峨的“山”。山象征着崇高、稳固、不朽。此处的“嵘”字,既指山势高峻,也暗含“峥嵘”之意,寓意德行之崇高与不凡。“德嵘山”之名由此而来,成为德行的伟大象征。

    * **精神化(神):** “山明而为神”。这巍峨的德行之山,其光辉(明)普照,其精神感召力达到神圣的境界(神)。由物质的山升华为精神信仰的高度。

    * **超越化(仙):** “神化而为仙”。神圣的境界再进一步升华,达到超然物外、永恒自在的“仙”境。这是道家追求的最高境界,象征着德行修养的极致圆满和永恒价值。

    * **逻辑链条:** 德 -> 荣 -> 山 (德嵘山) -> 神 -> 仙。这条逻辑链清晰有力,层层递进,将个人德行修养的价值不断放大、升华,最终指向一个近乎神圣不朽的终极境界,立意极为高远。

2. **德行之伟力,正邪之判然:**

    * **民心所向(敬):** “民以敬之”。德行如山、如神、如仙,自然赢得万民的由衷敬仰。这是德行的社会效应,是“得民心”的表现。

    * **邪祟辟易(躲/绕):** “鬼则躲之,魔却绕之”。一切邪恶(鬼)、魑魅魍魉(魔),在至大至刚的德行光辉面前,只能躲避、绕行,不敢侵犯。这以极其形象化的语言,凸显了德行的强大威慑力和净化作用,是“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生动写照。

    * **对比鲜明:** “敬之”与“躲之”、“绕之”形成强烈对比,清晰划清了正邪界限,彰显了德行作为光明与正义力量的绝对主导地位。

3. **揭示天理,铿锵定论:**

    * **归因于理:** “是谓:理也!” 作者将上述民心敬仰、邪祟辟易的现象,归结为宇宙间最根本的法则——“理”。这“理”是事物运行的规律,是道德价值的依据。

    * **天理昌明:** “天理固然昌之也!” 最后一句是斩钉截铁的结论。作者断言,这种因德而荣、因德而强、因德而赢得敬仰与敬畏的现象,并非偶然,而是天理(宇宙根本法则)运行的必然结果。天理本身就支持、彰显(昌)这种至高的德行及其带来的效应。“固然”二字,强调了其必然性与不可抗拒性。

4. **“红色理学”的独特烙印:**

    * **时代标签:** 落款“红色理学:张飞曾”是理解此文的重要背景。“红色理学”应理解为作者试图融合传统儒家理学(强调天理、道德)与红色革命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强调集体主义、为人民服务、崇高理想、斗争精神)的一种思想标签。

    * **融合体现:**

        * **“德”的内涵扩展:** 文中的“德”不仅指个人私德,更可能包含对集体、对国家、对事业的忠诚与奉献之“大德”(红色精神)。

        * **“民以敬之”:** 契合红色文化“人民至上”、“为人民服务”的核心,强调德行最终要得到人民的认可。

        * **“鬼魔躲绕”:** 体现了鲜明的斗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坚信正义(德)必将战胜一切邪恶势力(鬼魔)。

        * **“天理昌之”:** 将红色事业追求的公平正义、崇高理想,提升到“天理”的高度,赋予其宇宙法则般的必然性和神圣性,增强了信念的力量。

    * **传统形式的现代表达:** 用古典铭文的精炼形式(四言为主,顶针递进,气势磅礴),承载具有时代特色的“红色理学”思想内核,是传统与现代、形式与内容的一种创新性结合。

5. **艺术特色:**

    * **语言精炼,气势恢宏:** 全文仅44字(不含署名),多用四字句和顶针(“荣聚而为山,山明而为神”)、排比(“民以敬之,鬼则躲之,魔却绕之”)等手法,节奏铿锵,朗朗上口,极具感染力,符合铭文“铭者,名也,观器必也正名,审用贵乎盛德”的文体要求。

    * **意象宏大,象征性强:**          “山”、“神”、“仙”、“鬼”、“魔”、“天理”等意象,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和象征意义,极大地拓展了文字的意蕴空间。

    * **逻辑严密,结论有力:** 从德的积累,到境界的升华,再到社会效应和宇宙法则的揭示,层层推进,逻辑清晰,最后的结论“天理固然昌之也!”掷地有声,充满不容置疑的力量感。

**总结:**

      张飞曾先生的《德嵘山铭》是一篇思想深刻、艺术精湛的当代铭文。它以“德”为核心,通过层层递进的逻辑和宏大鲜明的意象,构建了一个由个人修养通向神圣不朽境界的崇高图景,并深刻揭示了德行赢得民心、震慑邪恶的伟力源于宇宙运行的“天理”。落款“红色理学”为其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体现了作者融合传统理学精华与红色文化精神,赋予传统道德以新时代内涵和神圣使命感的尝试。这篇铭文既是对吉松灿先生(及大宋名相园所代表的精神)德行的崇高礼赞,也是对“德”之力量与“天理”之必然的深刻宣示,言简意赅,气势磅礴,余韵悠长。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尽心”与“养气”:孟子身心修炼的功夫论 摘 要|把帛书《五行》说部和通行本《孟子》七篇结合起来,作为了解孟子思...
    伊世界阅读 646评论 0 0
  • 在前面的篇章里,我已经谈到,《燕然山铭》的发现,在文献学上的价值,不在于找到了前所未知的著述,而是目睹了更加原始的...
    卫校一七药二阅读 982评论 0 20
  •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创作于三千年前至二千五百年前这五百年间。共三百零五首,原来都是乐歌,可唱可舞。汉代儒...
    梁间燕子阅读 612评论 0 4
  • (一)名家及其作品 一、古代神话 中国古代神话名篇有: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精卫填海、盘古开天辟地、黄帝战蚩尤等。 ...
    宇焉知鱼之乐阅读 1,222评论 0 4
  • 一 之前我们大致说了《文心雕龙》是在经学传统中发展出来的文论,所以它不但跟经学有密切的关系,跟汉儒的关系也很密切。...
    艺术文化生活阅读 570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