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中行先生在《作文杂谈》中谈到作文的评价标准时说,一看是否“真实”;二是看是否“通达”;三是看是否“恳挚”,四是看是否“高尚”。
我把这八字标准抄了下来,放在我的书桌前。我是在朱胜阳老师的讲座中听到这个说法的,如果不是特地翻了资料,我都会觉得这八字标准是朱老师的原创。我会这样觉得,是因为朱老师文如其人,他就是这样践行这个写作理念的。
我将这八字标准抄在便利贴上,贴在一堆笔记上,便利贴的粘性不足,经常掉下来,我便再贴一次。这一上一下的动作,都是在提醒我:真实、通达、恳挚、高尚。
我在人生的这一段旅程里,对这八个字有如此执念,一定有我的理由罢?
我还没来得及深究这个理由,就接到噩耗,于是另一句话就这样飘到我眼前:
1982年1月10日,北京大学法律系77级毕业前夕,李克强曾为班上年龄最小的一位同学写下临别赠言:
“纯真而不欠闻达,
善良而不失坚强,
把生命高举在尘俗之上,
又融化于社会之中,
这应当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共同追求。”
我总觉得这段话,就是那八字标准的扩充。
诗人西川曾在《我在岛屿读书》这档节目里披露自己的一件往事。他还是学生时,在北大图书馆借阅了一本 《林肯传》,据说是在很难找到的角落发现的,没错,因为这本书的借阅卡上赫然写着胡适二字,也就是说,胡适之后再也没有人看过这本《林肯传》,而西川发现了它。西川将这本书珍藏到大学毕业前夕,他甚至无视图书馆的借阅规矩,他甚至想永久珍藏。
几年后,他收到学弟的一封信,学弟说在图书馆发现一本《林肯传》,竟然是被胡适读过的,下一个读者就是西川学长。
西川成名后,有一次到阿根廷的机缘,他参加了博尔赫斯的纪念大会。人潮涌动中,有个自称博尔赫斯关门弟子的男士叫住了西川,他说想送给西川一份礼物,请西川务必珍藏。
西川将这件礼物带到了节目,一旁的余华看着他神神秘秘又小心翼翼地拆开一档又一档的书皮,西川说:我能不宝贝吗?这可是博尔赫斯的签名书、绝版书。
原来,博尔赫斯临终前有个愿望,他把自己的书交给徒弟,让他找到一个机会,把这本书送给从远方而来的、说着奇怪语言的人……
这个故事,我听来已久,一直未写出来。今天,我将这个故事和八字标准以及李总理的话放在一起,是一种直觉——纯真和真实,通达而融化,恳挚与善良,然后高尚。
世界分成“实然的”和“应然的”两种。实然的世界,指的是“生活本来的样子”;应然的世界就是“生活应该的样子”,或者“生活虽然不是但我们需要把它变成什么样”。文学作品也可以分成“写实然”和“写应然”的两种类型,一部容量足够大的作品,它更加内在、更加高远的矛盾冲突,往往是“实然世界”和“应然世界”之间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