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贫困也叫数字贫困,它来源于信息鸿沟一词,主要是指因信息基础差,获取和运用信息能力弱所导致的财富占有少,甚至威胁到其生存与生活持续的一种状态。当今的社会发展已进入后工业或信息化时代,与信息有关的产业已占全部产业的70%以上,因此,信息条件好的国家、地区或个人在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反之则只能在不到30%的领域挣扎,而这类人口目前仍占世界人口的一半以上。
正如前文所说,信息贫困表现在各个层次上:从全球来说,有的国家信息基础好,比如西方发达国家及部分新兴工业化国家,大多发展中国家的情况正好相反;在一个国家内部,部分地区比其地区具有较大信息优势;就个人来说,每个人的信息素质就像人的个性一样千差万别,每个人的信息条件因家庭,年龄,受教育情况,所处的区域及个人的身心情况等原因而大相径庭。
与其他贫困相比较,信息贫困有自已鲜明的特征:
1.与其他贫困紧密相连。因时代所致,无论国家还是个人,信息能力与财富的创造密切相关,与其他致贫因素也紧密相连,比如因病致贫的,现代的治疗技术已高度信息化,信息条件好的地区的人更容易摆脱疾病;再如因自然条件差而致贫的,靠信息也更容易克服与外界沟通不畅等阻碍。
2.区域或个人的信息贫困差距容易越拉越太。多项调查结果已经显示,因信息所导致的贫困差距,在国家或个人之间都有越拉越大的趋势。这一方面因为信息技术的更新较快,这一步还没跟上,下一步的差距又拉开了;另一方面,由于个人因素与信息技术特质的制约,短期内很难弥合信息鸿沟。
3.信息贫困具有代际传递的特征。当一代人陷入信息贫困后,往往很难给下一代提供较好的教育及信息改善的条件,致使下一代又陷入信息落后的状态,恶性循往就此形成。
4.因主观或客观方面的原因,信息扶贫有特殊难度。从信息贫困者本身来看,如果其因为年龄或受教育程度的影响,有些人群已很难提升自已接受和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从占据信息高地的国家与个人来看,因担心技术泄露等原因,其信息扶贫的意愿及动力都不是很足。
从信息技术的特征来看,消除信息贫困的难度较大,必须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技术转移和提升信息贫困者的信息接受与应用三个方面努力。但这并不意味着没有机遇,只要发挥好各方面的优势及热情,信息贫困的消除也有自已的特殊机遇:
第一,信息技术设施的建设相对成本较小。与第二产业相比,信息通道的建设成本比修路架桥、圈地建厂等小得多,只要资金到位,技术到位,信息联通相对较易。移动终端,信息的传递、接收与发送设备的安装与投入使用所需时间也比较短。中国近年的电视信号全国通,移动信号全覆盖等工程都取得了较好效果。
第二,信息扶贫并非完全单方面投入,赢利前景广阔。一方面,信息技术更新很快,很多已经很成熟的信息技术已完全没有保密价值,推而广之不用担心知识产权被侵问题;另一方面,新的使用者虽然目前比较贫困,但在其运用信息技术脱贫后,就会形成一个巨大的新兴市场,成为信息产业的未来利润源。
第三,信息技术往往不但可单独发展,还可以与其他产业结合发展。这就是互联网+战略提出的理论基础。传统产业的发展遇到瓶颈,与互联网结合也许就能生出腾飞的翅膀!
第四,信息脱贫是减贫的较快路径。通过第一、二产业脱贫往往需要做较多的准备工作,至使脱贫期变长,最终能否成功也未可知。掌握信息技术后,脱贫的过程就会变得简单,周期也会缩短。
目前的研究者更多关注的是信息化所带来区域与人群的收入差距,并且担忧这种差距的日益扩大。其实,我们应该辩证地认识这一问题,在看到信息贫困所带来危机的同时,也应看到其中蕴涵的机遇。一念之差,冰火之别。当我们化危机为机遇之时,也就有可能是贫富鸿沟缩小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