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到街上走了一圈,正常人不会有太大的“收获”,而社交恐惧症患者则带回了无限的来自陌生人的“批评”、“愤怒”等等,尽管大多是他们自认为的。
社交恐惧症患者:这些人必须在别人的注视下完成一些事情,而且,在某种程度上还要接受别人的“评价”。
最常见的恐惧对象是在公共场所讲话,包括与他人进行简单的对话,还有害怕约会,害怕拥挤的公共休息室,甚至害怕在他人面前写字等等。
社交恐惧症通常更眷顾那些教育程度不够、单身的和经济收入低的人们。男女患该病的比例基本持平—1.4:1。
社交恐惧症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如果不接受治疗的话,它将会变成一种慢性的、终身的疾病,几乎没有改善或者恢复的可能。患有社交恐惧症的个体比不患该病的个体更容易患有单向情感障碍(就是抑郁或者躁狂),此外,社交恐惧症患者也容易有自杀的念头。
人类的愤怒通常就体现在表情上。
正常人一般会容易记住赞许的表情,而社交恐惧症患者则容易记住批评的表情。
过度躲避和敏感的下场就是可能罹患上恼人的社交恐惧症。
习得性无助:本来可以主动地逃避,却绝望的等待痛苦的来临。
一个人偶然一次或者几次体会到社交的创伤,但自己事后被当时产生的痛苦所困,多次强化暗示后,便有可能对以后类似的痛苦产生“习得性无助感”。
习得性无助会导致社交恐惧症。
父母的教育方式将可能导致社交恐惧症的发生:过于保护孩子,对孩子缺乏信任,缺乏情感支持;过度关注孩子服饰是否整洁和言谈举止是否得体;不鼓励孩子进行社会交往,从而妨碍了他们学习社交技巧来控制自己对社会的恐惧。
社交恐惧症的治疗:认知行为的集团治疗,就是让一群难兄难弟们聚在一起,相互复述或者模拟能够引起恐惧的社交场合;鼓励大家轮流吐露自己内心的痛苦,获得其他人共同的安慰,已达到情感上的共鸣,也收获了来自社会的支持。
苦难拉近了人与人的距离,在它面前,人们再也没有任何年龄、性别、层次、贵贱限制,世界顿时大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