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完成事情:
~做早饭~(土豆鸡蛋饼+南瓜小米粥)
~陪孩子去医院~
~邻居丁姐来串门~
~陪雨泽一起剪纸做手工~
~做午饭(蒸米饭+木耳胡萝卜炒鸡蛋+米粥)
~午睡~
~阅读半小时~
~写阳光日记~
雨泽虽然感冒咳嗽,但是她一点都不像生病的样子,状态很好,分分钟就把家里搞的七零八乱、满地狼藉了。
我一直都给雨泽贴着“调皮捣蛋”的标签,所以,不等她有啥“恶行”,我就早已备好各种说教攻势了。
今天,我试着保持冷静,努力去发现孩子行为背后的需求。这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堆堆的说教指责的话,堵在嗓子眼儿,我用力往下咽,试着认真去观察孩子的行为,如果她和我说话,我就参与进去,和她互动……
只看不说的观察,让我冷静多了,真的做到了把雨泽看做是一个五岁的孩子,对很多事情充满好奇,她不停的尝试一些她觉得有意义的事情。而我那些“条条框框”的规矩,对她来说真的毫无用处。
看到孩子行为背后的需求后,我发现,其实她更多的只是想“自由的玩”,而我所给予她的大都是这不能那不能的“控制”。
今天雨泽拿杯刷踩在椅子上擦洗冰箱门,以前我会上前说:“赶紧下来,别摔着了,这是杯子刷怎么能用来擦冰箱呢?”今天,我想了想说的是:“你用的是水杯刷,我帮你找了块海绵擦冰箱门。”雨泽接过海绵说:“太好了,哈哈,像海绵宝宝!妈妈,我是不是很勤快啊,你做饭,我帮你擦冰箱,做家务……”
接下去,雨泽的“勤快”一发不可收拾,擦镜子,擦地板,擦桌子……
今晚,雨泽把吃过的香蕉皮,故意扔在地上,然后踩上去,洋装出滑倒的姿势。结果不巧,拧了脖子,大哭起来,看上去像是落枕的那种感觉,脖子不敢动。
我真想上前训斥她一顿,再撒把盐说:“你看你,摔疼了吧!谁让你那么调皮捣蛋的!”看着雨泽哭的很大声,歪着头,说一动也不敢动。到嘴边的一堆话,又咽了下去。
我上前问了她,要不躺下试试,她还是哭个不停,说不能动。她越哭,我越觉得烦躁。我努力调整呼吸,让自己冷静,并暗示自己不要说那些“在伤口撒盐”的话。
孩子哭,说明是真的疼了,想要得到安抚或者需要帮助消除疼痛。
我走近她,关注她的同时安抚到了她,她哭的没那么厉害了。当我想帮她减轻疼痛的时候,突然想到可以用热毛巾敷敷,会好的快一些。雨泽说:“好的,妈妈,可以用暖水袋……”
接下去,我用热毛巾帮雨泽敷了10分钟左右,期间她要求听喜马拉雅里播的恐龙大战僵尸故事。就这样,听着故事,享受着妈妈牌热敷,雨泽忘记了疼痛,被故事逗的咯咯笑……
三思而后言,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