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人类学专业毕业生吴金鼎在章丘附近考察汉代的平陵城遗址,途径龙山镇城子崖村时,偶然发现了一处古代遗址。随后考古学家对此地进行了发掘和研究,由此确立了中国东部地区的又一史前文化,即“龙山文化”。
龙山文化大约出现在公元前2500-公元前1900左右,分布于黄河流域的广大地区,它前承仰韶文化,后启岳石文化,文化特色鲜明。
在龙山文化遗址中发现了房屋、水井、陶窑和墓葬等遗迹。一些房屋建筑到了城墙边上,说明当时城内居民较多。在城子崖遗址出土了丰富的遗物,有陶器、石器、骨器、角器等。陶器以灰、黑色为主,兼有褐陶、红陶,没有彩陶。一些黑陶质地坚硬,表面磨光精细,漆黑放亮,厚度约0.2毫米,薄如纸张,被誉为”蛋壳陶”。
在城子崖遗址还出土了许多原始文化中常见的石器,以农具为主,有石斧、石刀、石铲、石凿、石枪头等,蚌器也常见,有蚌刀和蚌铲等。家庭养殖有猪、牛、羊、鸡和狗。除了马,古代所说的六畜“马牛羊鸡犬豕”已经存在五畜了。
新中国成立前后,大批龙山文化遗址被发现发掘。仅在山东省就有1000多处,正式发掘的有60多处,在景阳冈、边线王、城子崖、丁公、丹土村、田旺都发现了古城遗址,说明那时候,已经出现了大量人口聚居情况,城市已经出现。
在丁公遗址发现了行文整齐有序的陶文,与后来的甲骨文非常接近。胶县三里河发现的黄铜锥显示当时已经出现了冶铜技术,西朱封墓葬出土的精美玉器和各种祭祀用品说明当时较成熟的“礼仪”文化已经出现。
龙山文化最主要的特点是黑陶,黑陶之中又以蛋壳黑陶最为精美。酒器的精致,反映当时的酒文化已经到达一定高度。龙山文化主要是东夷文化,奉行鸟图腾,鸟的崇拜逐渐演化成后世对凤凰的崇拜。
文字是文明诞生的标志,陶文的出现说明当时的人类已经进入文明时期,祭坛、宫殿、宗庙遗存的发现说明当时已经存在国家政权。
龙山文化后期正好是尧舜禹时代和夏朝早期,是铜石并用时期,它作为已知的最后一个史前文化形态,具有着重要的历史、文化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