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数学时代的学与教》麦顶小学 谢
“少才是多、无才能有、慢才会快”!近期,读了王绪溢博士《数学时代的学与教》一书,被这精辟的12个字总结醍醐灌顶。王绪溢博士总结出了一套优秀的教学心法。这12字的心法乍一看相互矛盾,但细细阅读,发现这不仅是教学心法,也是引领教学实践的方式。在时间、话语、提示等形式和数量上做减法,在内涵和质量上做加法。教师只准备少而精的教材内容剩余部分交给学生,让学生用思考和生成的资源作为智慧之果继续滋养和促进自己的学习。慢工出细活,深思熟虑的筹备,深耕细作的操作才能上出一堂又一堂好课,培养出一个又一个灵动的学习者。
这里,我对“少才是多”这一点感悟颇深。王博士从三方面来解释:一,老师占用时间少,学生的时间就会变多;二,说的话少,学生说的就会变多;三,提示给得少,学生思考就会变多,进而深入。他说的确实合理。
课堂是孩子的课堂,教师讲的要尽量少,也就是精讲。要让孩子有充分的时间去观察、去发现、去思考。满堂灌的课堂已经完全不适合现代课堂,学生被动思维,没有经过自身的认真思考,听得多却记不多,忘的更多,知识的内化不足,这样的课堂老师累学生也辛苦。因此,“精讲课堂”是数字时代教育的需求。
“精讲”的关键在一个“精”字,“精讲”不是越少讲越好,而是要讲在关键处,力用在刀刃上。教学重难点要讲深讲透,使学生明白“我这节课应该学会什么,我学会了什么”。因此,教师在上课之前一定要花大气力,对教学过程做全面、综合的考虑。
一是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驾驭教材和课堂教学的能力,准确把握住教学知识的重难点,突出重点,围绕重点展开教学活动。尤其是对于那些拓展性、方法性和规律性的知识,教师要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与同事广泛研讨,追求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化。
同时,还要对学生学情做深入的研究,摸清学生的知识基础、认识能力、学习态度、对新知识的需求等情况。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确立哪些内容是学生最需要的,需要精讲;哪些内容是学生已经理解和掌握,需要少讲或者不讲。如此才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提高精讲的实效性。
今后,我力求“精讲课堂”,讲疑点,讲难点,讲知识拓展点,讲能力培养点,真正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