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睡前很沮丧,其实是我和他爸爸的错误。批评他乘法口诀没有背熟,并且否定了他在珠心算上的努力,对一个6岁的孩子来说真是不小的打击。出去玩了两天,和小新的相处让他幼小的心灵似乎又多了一份不安。不得不承认,小新妈妈把小新教育得很好,几年前那个顽劣不听话任性的小孩似乎不见了,虽然他依然会无理取闹,但是发脾气没有超过五分钟,并且有很不错的克制力。小宝发现了对方比他认识很多字,并且算数比他做得快,对一个好胜心还比较强的孩子来说,这无疑增加了他的挫败感。一个常在表扬声中长大的孩子,在两天里让他有一种从云端跌落谷底的感觉,不仅没有得到安慰还连续被批评,如果换成大人或许会歇斯底里吧?可是,他没有。在他欲言又止的表情里,我读出了很多委屈与不解。然后儿子默默流泪了,一个人抱着小被子轻声呜咽。我忽然觉得自己应该狠扇自己两巴掌,我都做什么了?我和他爸爸围攻他一个人,两个大人面对“7*7”轻松说出“49”之后,觉得那么简单的口诀他怎么就只会背而不会应用?于是以大人的思维同他解释什么是“7*7”,他爸说“你刚才不是知道6*7是42吗?7*7就是多加了一个7,6个变成7个了,所以只要在42后面再加一个7就是7*7的答案了”,细想来连自己都觉得复杂牵强的解释却要让一个6岁的孩子在一分钟之内消化理解,真是幼稚啊!
孩子爸爸的焦虑似乎远胜过我,平时当个旁观者的时候会指责我怎么对孩子那么严厉,但是一旦轮到他自己教育孩子,他比我更没有耐心。比如刚报出“6*4”,就希望儿子能秒答“24”,三秒钟没有给答案就开始各种提示,结果小家伙更想不起来,连用加法加也会加错了。孩子需要思考的时间,思维也是需要训练的,天才的孩子总归是少数,我们太心急了。看着他流泪的样子,我连忙抱住了他。我知道如果我今天不给他安慰,明天他会更加愁眉苦脸。我向他道了歉,随后肯定了他这一段时间的努力。表扬他能学着妈妈说“每天进步一点点,坚持带来大改变”,表扬他在“六一”演出中精彩地主持,还有他在近期“故事大王”比赛中获得一等奖……最后同他一起回顾了《苏菲的杰作》这本绘本故事,我重复了苏菲妈妈的话“妈妈以你为荣”。儿子终于破涕为笑了,我可爱的孩子,这才是他该有的样子。睡前我还是继续给他读昨晚没有读完的《智取狮猁王》的故事,他在我的故事声中美美地睡着了。
我不知道还有多少家长同我们一样望子成龙却教不得法,明明是自己焦虑却怪孩子不够努力,还常常运用语言暴力伤害着孩子。当我们欲恶语相向的时候,想想他们明媚的笑容吧!如果自己的内心不够强大,并且不懂孩子的心理,我们必定会破坏孩子们纯粹的童年。与其相处生厌,不如静待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