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主体所思维的目标是获得认知结果或是获得实践结果,可分为认知思维方式和实践思维方式。
什么是认知思维
认知思维是将外界物理刺激转化为生物电信号,以知识与经验形式储存于大脑中的思维过程。
又是利用已有知识、经验辨认识别客体对象的过程,也可以说是主体向外界学习获得知识积累与建构思维结构的过程。
由此可以看出,认知思维是主体整体思维能力的组成部分,是思维运行的力量源泉和基础条件。
认知思维的指向目标是获得某种认知结果。因此,认知思维的任务就是学习、积累知识与经验,以供主体需要时使用。
认知思维方式的构成
(1)接受外界事物信息。
外界事物的物理属性被人的各种感知器官感觉到之后,就以神经电信号的形式传输到大脑中枢,并留下了相应信息的痕迹,于是大脑接收到了外界的信息内容。
(2)储存输入的信息。
接受下来的信息是否能被储存下来以及能够储存多久,是由主体记忆的兴趣、注意力和记忆方法所决定的。这一个环节主要是体现出学习的效果与成绩。
(3)提取储存的信息。
当主体需要或遇到当前的某些信息的时候,就会自觉地提取大脑记忆库中储存的知识与经验来加以辨认,知道的就加以确认,不知道的就加以排斥或者是通过学习把不知变为已知,存入大脑信息库。
主体的知识库就在这种不断的应用旧知识和学习新知识中得到积累、扩大、提高。认知包括初认和再认。对新事物的感觉与接受是初认,用初认获得的结果来辨认再次遇到的事物就是再认。初认是学习与积累的过程,再认是思维展开的起点。再认证式主体思维可分辨出有用和无用的客体对象。只有把面临的情况辨认清楚,然后才谈得上如何处理、加工、使用、操作、控制等思维活动的开展。
认知思维的特征
(1)感受性
就是对外界信息是否感受得到,感受的灵敏度如何。其基础条件是感觉器官的机能健全和功能正常。如果先天有遗传疾病或后天受到伤害,那么感受性就要大打折扣,认知活动就受到消极的影响。
(2)牢靠性
记忆力因人而异就在于对信息的储存是否牢靠。记得信息多,保存的时间长,存放有序,便于提取,表明信息储存得牢固可靠。这样才能在需要时较好地发挥作用。
(3)感应性
对面临的客体信息能否迅速作出反应,决定于反应的灵敏性,对于重新遇到的已知信息能够在最短时间内从记忆库中提取到它的原型来加以对照并作出确认。也就是说,进行模式识别的反应速度快还是慢。
(4)选择性
主体记忆库的知识与经验,每个人都不相同。强制被动式的灌输教育和自觉自愿选择的教育比重不一样,决定了个人知识经验的结构与层次认知思维可以说是人们学习与接受教育的一种思维方式。
一个人大脑中所获得的所有知识与经验中,绝大多数是通过认知思维方式得到的。例如,通过他人的传授和指认事物获得知识,或者通过阅读已有文献资料获得更多的知识,或者自己与对象的直接接触得到了认知结果。一个人从出生后就开始向家人学习,通过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接受了十几年的教育,随时随地地学习和按照自我目标进行的学习又要伴随个人的一生。人们在社会生活与工作中,除了要学会一般的生存与发展的知识外,主要就是围绕着后来所从事的职业来建构和发展自我的知识库的。所以,一个人的知识与才干最能发挥作用的地方就是他所从事的职业和他最感兴趣的业余爱好。(文章内容节选自《思维能力的提升与自测》)
刻意练习旨在:以练促学、以练促思、以练促用。因为思维导图的应用能力提升的方法无它,“唯手熟尔”。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参加以下各项刻意练习计划:
“鳄鱼计划”:月更21图;
“百图计划”:季更100图;
“遇见计划”:年更300图。
了解详情,请阅读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