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一生非常艰苦,一生遭遇了许多灾难,安史之乱发生杜甫一家只能狼狈逃荒,一生只用而来躲避灾难,直到他死去。
而原生家庭的童年也给杜甫带来了许多影响。他的爸爸“奉儒守官,未坠素业”一心向着事业。而他的妈妈,崖氏“贤良归盛族,吾舅尽知名”。他的祖父杜审言“吾祖诗冠古”。他的祖先杜预写过《左传》是文武双全。还有他的姑母,给了杜甫浓郁的爱。“爱出者爱返,福来者福往”他的姑母代替了他的母亲给了他许多爱,从而他也去爱别人。那时的时代是开国来朝,有着盛唐气象。那时候公孙大娘舞剑,也是一个刚建的时代。
“放荡齐赵间,裘马颇轻狂”那时的杜甫是少年得忘,意气飞扬。“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开始过一种不羁的漫游生活。这时候的他敢于攀登,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洋溢着向上的朝气。杜甫因为料理祖母的丧事来到东都洛阳,与李白相识,由于二人有着相同的坎坷和遭遇,因此两人十分投缘,而在他们告别的时候。杜甫便写下了这首诗: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虽然他在诗中写的是李白,但其实他是想借用此诗来说自己。
杜甫在长安时期,仕途不顺,生活困顿。从当初出游时的意气风发,最终在长安的求仕中屡遭不顺。“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古来白骨无人收战场上十分残酷,这时的大唐是风雨飘摇的。鬼哭狼嚎,湿声啾啾。
安史之乱暴发了,战争的旗鼓打响了,杜甫开始了他的流亡岁月。“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陈陶泽中水。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这就是社会,安史之乱的爆发,引起了重大的灾难。“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生还今日事,间道暂时人”在那时侯活生活非常艰难,他们交换孩子而食,也就是常讲的“吃人”。所以在那个时候生死是不确定的,而活着就是最大的胜利!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而杜甫对自己的家园也有着深深的情感,“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每愁悔吝作,如觉天地窄”天地率:生命逼仄,少了家国天下。这是生命的片刻闲暇,是信仰,是须扶,是考验。
杜甫因为替房琯上疏,丢了左拾遗的官职,此后一生穷途潦倒。“天才日衰老,驻马望千门”痛苦从中显现,表示着怀才不遇。“三吏三别”即《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这既是人民的立场,又是国家的立场。“大哉乾坤内,吾道长悠悠”乾坤便是天地,道便是道路。而这条路既是“流亡之路”,也是“人生之路”,更是“精神之路”,道阻且长,勇往直前。杜甫便是这样。
杜甫一家终于到达成都。成都在当时也是天下闻名的繁华都市,但是对于杜甫来说,他所希望的仅仅是觅得一个能免于饥寒的安身之所。有的人会说:“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么闲适恬静,难不成都变了?并不是,杜甫只是在休憩,正相吉檀迦利中所说的,他正在准备苏醒,正在积蓄力量,更可以说是黎明前的黑暗。但是茅屋被秋风所破,杜甫无处安身。“百年浑得醉,一目不梳头”难不成这是一个酒鬼杜甫?不不不!杜甫只是在自我麻痹,那他能否做事呢?他又想不想做呢?他当然想,但是他不能做,更可以说是他做不了。尽管这样杜甫依然对生活富有希望,他觉得空间无限,他的心很“大”。
严武死后,杜甫一路乘舟东下,到了云安县病倒卧床一个冬天。“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那是多么的孤独凄凉,生命的孤独无依。“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这是何等的绝望!但是在杜甫眼里哪怕绝望人就要奋力前行。“我如长卿病,日夕思朝廷。肺枯渴太甚,漂泊公孙城。”“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杜甫得了糖尿病,但他依然有着为家园奋斗的志向,尽管他穷困潦倒,甚至说一杯净土掩风流,他的所有的知己全都死了,只留他一个人独处于人世间。他无奈,他自慰,他痛苦!而这不仅仅是病症上的痛,而是灵魂之痛!
“百年同弃物,万源尽穷途”这是绝望的杜甫的一生,都在四处流浪。和被弃之物类似。“乾坤万里内,莫见容身畔”“归路从此迷,涕尽湘江岸”这是灵魂的自我叩问。
杜甫为何能成为杜甫?“充实之谓美,充实而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杜甫不忘家国大情,完美的达到了“诗人合一”。
那么我们自己是否成为了杜甫?
我觉得我并没有成为杜甫。我还并不能在艰难的环境下,依然对生活富有希望。我们要相信当潦倒时候来临,只要心想坚持,情况必定有所改变。我们要像杜甫一样,有一个能发现美的眼睛。从不管多难的事中也要发现他的好。
这样我们才能成为杜甫!
这样我们才能成为“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