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疑惑
李笑来老师曾在《通往财富自由之路》栏目中说:“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消耗只去不回的时间。而时间就是生命,这样一看,‘卖命’真的是一个深刻的比喻。”
我特别喜欢他把人类活动比做“买卖”的表达方式,因为这样一来,很多抽象的概念从这个角度去理解,似乎容易了很多。因为买和卖,是我们大家每天都在做的一件再熟悉不过的事。
但是他又说,时间本质上其实不属于我们,我们只能努力把它当朋友。那么既然它不属于我们,我们又怎么能“买卖”时间呢?
所以,我觉得这场“买卖”似乎不仅仅是“时间买卖”这么简单。
以下是我的一些思考。
“卖命”,到底卖的是什么?
大家都知道,在“钱”这个一般等价物没有被发明出来的时候,大家都是以物换物。比方说用一头牛换一匹布,交换的依据在于双方对各自交换对象的估值(也就是价格)基本相匹配,也就是所谓的“等价交换”。后来久而久之为了让大家更方便地进行买卖交易,货币(主要是金钱)出现了。
于是有了这样一个公式:
你的商品=金钱(一般等价物)=别人的的商品
那么,我们可以想象一下,比方说一头牛换一匹布,这个看似简单的“布”和“牛”,其实它们包含了不仅仅是这两个商品“本身”。“牛”的价值,其实不仅是牛这个动物本身,其实还包含了小牛犊(原料)、把它喂养长大过程中喂养的饲料(耗材)、圈养的牛棚(可以视作工具)、以及把牛养大过程中付出的劳动,那么“布”的价值,也包括织布的原料、机器(可以视作为工具)、以及织布的劳动。
今天我们再来看这样的买卖,肯定觉得是在“痴人说梦”。一匹布怎么可能换得了一头牛?但是在那样的时代,一头牛只能换一匹布。因为织布的劳动所包含的价值远远超过养牛所耗费的成本,才得以让这样一桩在现在看来非常可笑的买卖在那个年代被当作是“等价交换”。
那么,我们把刚刚的两件商品再拆解一下。
无论是牛还是布,似乎都需要“原料+耗材+工具+劳动”才能获得,“劳动”很好理解,那么如何获得“原料+耗材+工具”呢?实际上还是用“劳动”来获得,只不过,它既可以用自己的“劳动”获得,也可以用别人的“劳动”获得。比方说布的原料——棉花,可以是自己花“劳动”种,也可以是从别人那里买。如果是从别人那里买,其实本质上还是用“金钱”换取了别人的“劳动”。耗材和工具也可以以此类推,可以是自己花费“劳动”制作,也可以是用“金钱”换取别人用“劳动”凝结成的成果——现成的耗材和工具。
所以,我们可以把刚刚那个公式再升级成:
你的劳动=金钱=别人的劳动
好,刚刚是从“商品”的角度来说的。那么我们现在从“人”的角度来说,当我们投入现代商业社会的分工协作中以后,我们其实自己本质上也就变成了一个“商品”。我们都在“卖自己”,或者说“卖自己的一部分”。
餐厅的服务员是在卖自己的“服务”,后厨的厨师们是在卖自己的“技艺”,作家在卖自己的”文字“……这些“服务”“技艺”“文字”其实都是它们各自的“劳动”。
所以,“卖命”卖的其实是“劳动”。
大家都在“卖”自己的“劳动”,去换取“金钱”,同时用换来的“金钱”去“买”别人的“劳动”。
财富公式
如果说刚刚的“卖自己”“买别人”的比喻看起来有点复杂,那么我们换一个词也许就能更好地理解了。其实“卖自己”就是在赚钱,“买别人”就是在花钱。
所以如果我们把刚刚那个公式再拆解一下,就得到下面的公式:
赚钱:你的劳动=金钱
花钱:金钱=别人的劳动
那么,这里的金钱,其实就是我们的财富。
所以我们把赚钱的公式稍微改一下就变成了财富公式:
你的财富=你的劳动
确切地说,这里的“劳动”其实指的是“劳动所产生的价值”,即“劳动价值”。
那么,大家其实都明白,无论是任何商品的价值反应在市场的交易买卖中的时候,其实是一个估值,也就是价格。
所以,我们要把刚刚那个公式再修正一下:
你的财富=你的劳动价格
大家都知道,价格=单价×数量,那么我们很容易推导出:
“劳动价格=劳动单价×劳动量”
我们也不难知道:“劳动量=劳动效率×劳动时间”
所以,“劳动价格=劳动单价×劳动效率×劳动时间”
所以刚刚的公式可以再推导成:
你的财富=你的(劳动单价×劳动效率×劳动时间)
这就是财富公式。
通过公式来看,结论更明显:
时间,只是劳动的一部分。
所以笑来老师说的“时间买卖”,我觉得更应该理解为“劳动买卖”。
为什么写这么多废话?
其实如果只是简单地把上面的文字读下来,很多地方大家会觉得毫无意义。
但是恰恰是这些看似毫无意义的结论,让我更深刻地理解了笑来老师对“财富自由”的定义。他说财富只是工具,我们所寻求的自由,本质上是对时间的自主权。
但是他也说,时间本质上其实并不属于我们,我们无法馈赠,甚至严格意义上是无法买卖时间的。
那这两者之间是否是矛盾的呢?
这个问题直到今天我想通:笑来老师说的这个“时间”其实应该是是“通过时间产生的劳动”,我才得以释然。
所以,我也提出了我的观点:我们所追求的“财富自由”其实本质上是对“劳动”的自主权,而非仅仅对“时间”的自主权。所以“财富自由”,其实是“劳动自由”。
为什么要想明白这些?
用笑来老师的话就是:如果我们连这件事情的“概念”都搞不清楚,我们又怎么能得出相对应的“方法论”呢?
老师说明白了不算明白,只有自己搞明白了,才是真的明白。
我觉得数学公式的好处就是,它能简单明了地告诉我们应该做什么。有了刚刚那个财富公式,我现在基本上很明确地就能知道增加自己的财富,应该做些什么——无非就是提高劳动单价,提高劳动效率,增加劳动时间。
明天,我会用这个公式推导出一个“财富自由”的公式。通过那个公式我觉得我们能更好地去理解李笑来老师说的“财富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