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写的书很多,先是《金锁记》《半生缘》再到《色戒》《《封锁》以及后来的《倾城之恋》《传奇》……每一本书看完总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她描绘的都是生活中普通女人的故事总给我们留下悬念与遐想的空间,她为我们描绘的故事中,更多的是在彰显女人在现实生活中的身不由己,亦如她自己一样。以及人性的温暖与纯真,让一切都回归到我们人最初的地方,那就是人内心的爱,美,善良,以及对自由的追求。把这些都淋漓尽致的彰显在小人物的命运中。让我们这些旁观的看客自己去想,思考,反思,抉择。却从不在意文学的模式化创作,随意而写,随性而为,这就是不可复制的张爱玲,不走寻常路。
越走近张爱玲就越能产生一种不可名状的感伤,就像一杯甘醇烈酒,刚开始还有一种淳淳的香,再多饮几杯就会开始伤及脾脏。张爱玲在幼年时就有一个不幸的童年,虽然三岁熟读唐诗宋词,九岁就能写剧本,可是自古才女多苦难。在她幼年时,一直疼爱她的母亲受不了丈夫的放荡不羁以及成天的吸食鸦片,远渡重洋来到英国,离开了她,张爱玲从此就没有了母亲。不久家里来了个陌生的女人,而这个女人就是她的后母。后母并没有给她送来关怀与疼爱,在日常的生活中对她指三骂四,让她在幼年时就开始学会忍耐,在忍无可忍的时候,她还是愿意一个人在心里慢慢消解这种苦楚,没有人倾诉,也没有人可以依靠,就这样她的心灵开始渐渐的蒙上一层阴影。父亲经常拿她出气,挨打是少不了的。有一次还被父亲打的昏迷被关到柴房,乘自己尙还有一口气,她从窗户爬出去,她逃出了这个家庭。好不容易千条万水苦苦追寻查到母亲的住处来到母亲的身边,本以为从此可以跟着亲生母亲过上安定的生活。可是母亲一个弱女子出门在外闯荡,是在又难以启齿的苦楚。连自己都无暇顾及,让爱玲跟着自己只能吃尽苦头,于是母亲百般相劝,让爱玲回到父亲身边。可爱玲誓死再也不会回去。后来走投无路,她凭借自己的文学才华,给报刊投稿。从此自己的生活才算有了着落,才摆脱了那个不幸的家庭,开始了自己的生活。
奔波了那么多久的人,也许最需要的就是身边能有一个男人来让自己依靠,给自己安全。后来她结识了大汉奸胡兰成,一个大她十几岁的男人,她却从不在意他的这些身份以及别人的非议与指责。两人从此开始恋爱。没想到最后这却成为了一场悲剧的爱情,后来胡兰成抛弃了她,但她却无怨无悔,在苦苦找寻了他几次后,最后得知他已又再娶,才对他彻头彻尾的死心,但张爱玲却从不对这个男人有任何的失望之情。在胡兰成最艰难的时刻,还把自己的几十万稿费都给了他,这个负心汉却厚着脸皮接受了。这就是我们的爱玲,爱得如痴如醉,爱的无怨无悔,人生只愿寻找一知己足矣。建国后,习惯了欧式生活的她,从香港转战来到美国洛杉矶定居。后来在美国又结识了戏剧家赖雅,一个大她二十几岁的男人。开始了又一段恋情,至于张爱玲为什么喜欢和年纪大的人谈恋爱,我开始很为这事感到纠结,总觉那些男人配不上我们的爱玲。当我们了解到她少女时的经历,才更加明白了为什么会是这样让人不可思议的选择。张爱玲在幼年时没有得到父爱母爱,给她的心灵留下了挥之不去的阴影。她身边一直都需要这样的男人,来给她父亲一般的呵护与爱惜。去保护她爱护她,给她一个安稳的家庭,只可惜这样的男人竟会是胡兰成,这个大汉奸卖国贼负心汉。就连后来的赖雅带给她的也只是短暂的幸福,在与赖雅渡过了短暂的人生岁月后,赖雅不幸逝世留下她一个人独守着苦闷的人间。
在赖雅逝世后,张爱玲就已经在精神上开始走向了孤独,她不再进行文学创作,转而研究红楼梦,这一研究竟是十年。我们不否认在这十年中张爱玲在红楼梦的研究中的确取得了一些不小的成就,但我们更相信如果她能继续沿着自己的文学道路继续走下去,她必将取得更大的成就,给我们的文学留下一笔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只可惜历史就是历史我们谁都无法改变。留给我们后人的只是叹息与惋惜。在1995年9月8日,是中国的农历中秋节,也是一个合家团圆的日子,此时的张爱玲却选择了一个人静悄悄的走了,当这一消息传到世界各地,许多喜欢张爱玲的读者与作家们痛哭流泪,大家在世界的不同地方以不同的方式祭奠她,祝她一路走好,一个人漂泊了那么久,她终于可以休息一会儿了,我们不能挽留她的存在,但愿她在另一个国度她能过上一种安稳的日子,如果可以就不要再漂泊,不要再流浪,找一个真正爱自己的男人,过平凡人的生活,顺便也写写平凡人的故事。时至今日美国的洛杉矶公寓仍为她保留着,让后人祭奠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