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总结

专题讲座

    学前教育与孩子的未来

学前教育是整个教育过程的开始,是幼儿进入社会的启蒙阶段。爱伊贝儿国际育儿中心刘东妮园长在年中邀请了著暨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张丽军,教育管理硕士济南托马斯学校小学部史俊校长,著名汉字专家、学者吴永亮,《大众日报》“丰收”副刊主编、山东女散文家沙龙主席、作家刘君,高级编辑、联合日报专题部主任、作家王川,山东女散文家沙龙秘书长、作家王力丽,山东电视台少儿频道导演、心理学硕士郑九鸣,他们就教育的本质、家庭教育、幼小衔接等多个领域进行了深度的思维碰撞。

首先爱伊贝儿国际育儿中心的孩子们非常主动自豪的向专家们介绍了自己的幼儿园。

张丽军教授从儿童的本质,儿童的角度阐述了对儿童的教育观。童年是生命的起点,是一生的开始,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所以童年时期,我们要尊重儿童。因为儿童是独立的个体,是与大人平等的个体。我们首先是从心里尊重他的意识,通过语言、思想、行为,给儿童一个空间,让孩子在疯狂的玩耍中,快乐中,交流中发展想象力。张教授还提到习惯的重要性,所以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们要引领孩子,给他们提供人生最重要的教育。

托马斯史俊校长从对学生的认识谈起了自己的感受。史校长做小学教育30多年了,在近十年里,发现每一年的孩子变化是不一样的,因为社会在发展,家庭教育的观念在更新。就像爱伊贝儿以美国高瞻教育为核心理念,发展孩子的主动学习,对孩子的未来发展是有重要影响的。美国总统克林顿家的女儿,英国王子阿勒都是高瞻幼儿园毕业,这些社会名流看重的就是就是主动学习对未来人发展的重要性。我们托马斯小学也在承接主动学习的理念,我们发现主动学习对孩子未来的成长越来越重要。现在的家长都特别焦虑,就是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其实幼小衔接,衔接的不是知识,而是能力、专注力、习惯、规则。人生的跑道很漫长,他可能起步晚一点,步子迈的小一点,但不妨碍他在过程中会成长,他会迈开大步,目标清晰,赢在过程。吴永亮教授也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分享了人一生的跑道很长,要激发孩子的兴趣,对孩子的长远发展很重要。

我们要尊重孩子,除了尊重他的人格,还要尊重他的选择,他的爱好。其实孩子的心理不是青春期才有的,我们说零到三岁,是孩子的第一个独立期,这时期是孩子独立人格发生强烈的时候,会要求“自己来”。到了小学三年级,男孩又会出现一个心理变化,五六年级的时候就是青春期的前期,所以在这些节点上,建议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在家庭里面最重要的是夫妻关系而不是亲子关系,就是爸爸一定要爱妈妈,两个人一起去爱孩子,才是正确的。

托马斯史俊校长还提到:我们要做懂孩子的学校,这样孩子的心才能亲其师,信其道,学习效果才会好,那么孩子的主动性才好,才有主动学习的能力。

最后所有嘉宾针对孩子教育问题,根据自己的教育孩子的经验和每一个孩子不同的发展,通过亲身经历都分享了每一个人的教育观点。从他们的对话当中,既能看出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也能读出未来世界需要的是具有核心素养的人才。未来的教育,将呈现家庭、社会、学校以孩子为纽带,通过合作共育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新格局,这是教育和社会发展到当今信息时代的必然选择。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