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陶,是汉武帝岳母,晚年还养了男宠。绛邑,在史书上,除了有点身份记载以外,就再无其他故事。虽然无人问津,但绛邑却备受汉文帝宠爱,嫁得也比馆陶好很多。
汉文帝的一生,只有2个女儿,但这两位公主的人生际遇,就天差地别了。
馆陶公主,名叫刘嫖,地位堪比诸侯王,风光无限,后来还被人称为“窦太主”。她的故事,无论是正史,还是野史,都有一大堆记载。
绛邑公主,在史书上,除了有点身份记载以外,就再无其他故事。她的事迹、结局,都无人问津,连她的本名,在史书上也只有两个字——“不详”。
有不少人据此推测,汉文帝刘恒是不是太偏心馆陶了?可事实恰恰相反。
相比皇后所生的馆陶,刘恒更偏爱庶出的绛邑公主。
这一点,在婚嫁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庶出的绛邑,嫁得比嫡出的馆陶,要好很多
绛邑公主嫁的人,是周勃的儿子、周亚夫的弟弟周胜之。
这是一门娃娃亲,定亲时,周胜之只有6岁。
可不要小瞧这门婚事。
周勃,是西汉的开国功臣,位列功臣第五,曾跟随刘邦打天下,被刘邦称为:“安刘氏者必勃也。”
而在汉文帝刘恒一朝,周勃曾两度被封为丞相。
《史记·卷五十七·绛侯周勃世家第二十七》:文帝既立,以勃为右丞相,赐金五千斤,食邑万户。
周胜之,是周勃的长子。
他未来能承袭周勃的绛侯爵位,食邑近万户(另说八千一百八十户)。
6岁那年,周勃风头正盛,也是这一年,汉文帝为女儿绛邑公主定亲。等到公主成年后出嫁,最次也能当个侯爷夫人。
最关键的是,周勃当时在朝中为官,绛邑公主嫁人后可以住在京城。
而馆陶公主刘嫖的婚事,就比不上庶出的绛邑了。
刘嫖的丈夫是堂邑侯陈午,也是个侯爷,但地位远不如绛侯。
陈午的祖父,名叫陈婴。他原来是秦朝县令,先投靠了项羽,后归降了刘邦,一生追随三姓主公,没有立下大功劳。
在册封时,陈婴只得了一个堂邑侯,最开始封邑仅六百户,在汉书功臣表中排名86,到后来才增加到1800户。
陈午袭爵时,陈家还只是个1000多户的小侯,在《史记》中甚至没有专门的书表。
而馆陶公主嫁过去后,必须跟着陈午回到封地,基本不能常住京城。
这样一比较,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在夫婿选择上,汉文帝明显更偏心绛邑。
不过,到了后期,绛邑确实不如馆陶。
我认为,主要原因,可能有下面几点:
第一,馆陶公主有个好妈妈,而绛邑公主生母不详。
馆陶公主的母亲,是汉文帝刘恒的皇后窦氏。
在电视剧《美人心计》中,窦漪房是刘恒唯一的挚爱。刘恒登基前,她当过代国王后;刘恒登基为帝后,她直接成了皇后。
但在正史中,代国王后并不是窦漪房,而是吕氏。
当时,窦氏只是姬妾,人称“窦姬”。不过,她确实很受宠,但一直没能当上皇后。
《史记·外戚世家》:至代,代王独幸窦姬,生女嫖,後生两男。
刘恒还是代王时,王后吕氏为他生下了4个儿子,此后就病逝了。
吕氏病逝后,代国一直没有立新王后。
刘恒登基为汉文帝后,吕氏生的4个儿子,在几个月内相继病死。就这样,窦姬生的刘启,就成了长子。
此后,刘恒大封天下,将长子刘启立为太子。
直到此时,窦氏才母凭子贵,被立为皇后。
不少史学家猜测,吕氏的4个儿子,去世时间如此巧合,有2个可能:其一,是窦氏的手笔;其二,是刘恒为讨窦氏欢心,不惜弄死亲生儿子。
当然,这些揣测,至今也没能得到证实。
不过,窦氏在刘恒心中的地位,肯定举足轻重。
因为有个好妈妈,女儿刘嫖也能沾到不少光。
母亲被立为皇后,馆陶就成庶出,变成了嫡出。
也是在这一时期,刘嫖被封长公主,封地在“馆陶”,人称“馆陶公主”。
妈妈优秀的好处在于,只要窦氏活着,刘恒就不会忘记这个女儿。
窦氏非常长寿。
她甚至活得比儿子刘启(汉景帝)还要长,一直活到了汉武帝登基。
在当皇后、太后、太皇太后的过程中,窦氏对皇帝的影响极大、对朝政的影响也极大,几乎可以用“权倾朝野”来形容。
- 有窦氏的言传身教,馆陶公主从小就懂得趋利避害,学着工于心计;
- 有窦氏做后盾,即便她嫁的一般,前朝后宫,也没几个人敢对她下手。
再来看看绛邑公主。
她生母不详,史书上只说她是汉文帝刘恒之女,可见,她的母亲并非窦氏。
史书上不记载生母,想必,她的母亲的位份应该很低。
没有亲生母亲庇护,绛邑公主又是庶出。
从起跑线上来看,她就已经和馆陶公主差了一大截。
第二,馆陶公主有个好弟弟,而绛邑公主只有夫家。
馆陶公主的弟弟,是西汉太子刘启,后来,他成了赫赫有名的汉景帝。
他们姐弟感情非常好,刘启登基后,只要姐姐不做太过分的事,他都愿意包容,因为馆陶是他唯一的亲姐姐。
有个权倾朝野的母亲,有个当皇帝的弟弟,汉景帝时期,馆陶公主在宫里横着走都没人敢说什么。
而馆陶公主也确实经常出入宫廷。
她的夫家,不算太显赫,因此,她常常为夫家谋福利。
此外,为了巩固姐弟关系,馆陶还经常给弟弟进献美女。
后来,馆陶还想把女儿陈阿娇,许配给当上的太子刘荣。不过,刘荣的母亲栗姬,对馆陶给丈夫献美女非常不满,便一口回绝了她。
栗姬怎么也想不到,给儿子拒绝了一门婚事,直接把儿子的太子之位给弄没了。
当时,王夫人的儿子刘彻,跑去对馆陶说:“若得阿娇,当以金屋贮之。”
此后,馆陶就和王夫人联合,成天在汉景帝面前,说栗姬的坏话。
《汉书·外戚传》:长公主嫖有女,欲与太子为妃,栗姬妒,而景帝诸美人皆因长公主见得贵幸,栗姬日怨怒,谢长公主,不许。长主欲予王夫人,王夫人许之。会薄皇后废,长公主日谮栗姬短。
但这些坏话,并不足以让汉景帝废掉太子。真正让汉景帝失望的,还是栗姬做的另一件事。
当时,汉景帝生病,他交代栗姬去照顾诸皇子,想看看栗姬的反应。
但栗姬不仅不肯去照顾皇子,还出言不逊,不肯答应。汉景帝很生气,但没有发作,却动了废太子之心。
《汉书·外戚传》景帝尝属诸姬子,曰:“吾百岁后,善视之。”栗姬怒不肯应,言不逊,景帝心衔之而未发也。
不久后,刘荣被废为临江王,而刘彻被立为太子。从这件事上,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皇帝的母亲,可以不懂朝政,可以没有家族势力,也可以得罪人,但一定要大度宽容。
刘彻被立为太子后,他和陈阿娇的婚事,也就定下了。
在刘彻夺位这件事里,馆陶用了心计,但并不高明。
如果不是有一层亲姐弟关系,馆陶公主即便有心计,也没办法完成这一系列操作。
再来看看绛邑公主,她没有亲兄弟,也很少主动进宫。
嫁人之后,她唯一的生活就是周家,可周家的荣光,也没有持续太久。
周勃去世后,绛邑公主的丈夫周胜之承袭爵位。
然而,周胜之却犯下了杀人罪,最终被国除,失掉了爵位。
《史记·卷五十七·绛侯周勃世家第二十七》:子胜之代侯。六岁,尚公主,不相中,坐杀人,国除。绝一岁,文帝乃择绛侯勃子贤者河内守亚夫,封为条侯,续绛侯后。
此后,绛邑公主并没有回宫,也没有人知道她去了哪里。
第三,馆陶公主有野心,而绛邑公主很本分。
前面提到的母亲和兄弟,都属于外因,除了外因,我认为,造成2位公主命运不同的,还有深层的性格因素。
毕竟,绛邑公主再不济,也有来自父皇汉文帝的偏爱。
从婚事看,出身好的馆陶,反而不如绛邑。
如果绛邑能抓住机会,利用在京城近水楼台的机会,靠着周家的势力,不一定会比远在封地的馆陶公主混得差。
但是,绛邑公主并不是热衷于权势的人。
从现有史料来看,周家没有她的身影,朝廷后宫也没有她的身影,她唯一一次出现,是公公周勃被人怀疑谋反,她顶着公主的名号出来作证。
《史记·卷五十七·绛侯周勃世家第二十七》:勃恐,不知置辞。吏稍侵辱之。勃以千金与狱吏,狱吏乃书牍背示之,曰「以公主为证」。公主者,孝文帝女也,勃太子胜之尚之,故狱吏教引为证。
而馆陶公主,和她完全是两个性格。
- 汉文帝时期,馆陶时不时进宫,讨好母亲,看看父亲;
- 汉景帝时期,她为和弟弟搞好关系,经常送美女入宫,还筹谋让女儿成为下一届皇后;
- 汉武帝时期,她更是疯狂,直接带着女儿称霸后宫,还让汉武帝赐封号,跟随母亲的姓氏成为了“窦太主”。
在教育女儿方面,馆陶更是用心良苦。
她把毕生经验都教给了陈阿娇,希望她能延续辉煌。
只可惜,汉武帝不像汉文帝、汉文帝那么好糊弄,他对馆陶,利益关系多于亲情。
公元前130年,坐稳皇位的刘彻,忘记了当年“金屋藏娇”的誓言。
他废掉了陈皇后,令她移居长门宫。
馆陶公主得知后,内心恐惧,亲自向汉武帝叩头请罪。
汉武帝安慰她:“皇后的行为不符合大义,我不得不把她废黜。你放宽心,应她依旧会被优待,与从前一样。”
《资治通鉴·卷第十八·汉纪十》窦太主惭惧,稽颡谢上。上曰:“皇后所为不轨于大义。不得不废。主当信道以自慰,勿受妄言以生嫌惧。后虽废,供奉如法,长门无异上宫也。”
但实际上,馆陶公主的势力,自此一落千丈。
不过,即便一落千丈,馆陶公主的小日子,也过得十分滋润。
公元前129年,丈夫陈午去世,60多岁的馆陶,不甘于寂寞,迷恋上一位叫做董偃的少男。
她把他从13岁养到18岁后,就一直带在身边,日夜相随,形影不离。
汉武帝虽然认为馆陶公主的行为很不妥,但碍于她和董偃在礼节上毕恭毕敬,也就没有过多干预。
后来,汉武帝甚至还允许馆陶公主带董偃参加宫中宴会。
当然,在百官心中,馆陶有伤风化,民间也多了不少相关野史,以供消遣。
多年后,董偃去世,年仅30岁。几年后,馆陶公主离世,弥留时,她留下遗言,要求和董偃合葬。
后人称她,开启了公主养男宠的“新纪元”。
《汉书·东方朔传》:公主贵人多逾礼制,自董偃始。
馆陶和绛邑,在性格上截然不同,她们的命运自然不同。
相比绛邑,馆陶公主的一生,的确足够精彩。
她的大半生,靠着母亲、弟弟和自己的心机,顺风顺水,尊宠不减;但是临终前的几十年,她不得以放下傲骨,丢掉蛮横,卑躬屈膝讨好汉武帝。
但这样的低头,还不是最惨的。
毕竟,她的晚年,还能和男宠朝夕相处,享受荣华富贵。
最惨的,是她的儿子。
馆陶公主去世后不久,她的2个儿子(陈蟜和陈须)就被处死了。
原来,在母丧期间,这两人不仅争夺财产,还犯下了“女干”罪,被判处死刑。
《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元鼎元年,侯须坐母长公主卒,未除服奸,兄弟争财,当死,自杀,国除。
《史记·卷十九·十表·惠景间侯者年表》元鼎元年,侯蟜坐母长公主薨未除服,奸,禽兽行,当死,自杀,国除。
从这个角度来看,馆陶公主虽然享受了大半生辉煌,但和岌岌无名、无人问津的绛邑公主相比,两人谁更幸福,还真的不好说。
如果是你,你更想过馆陶公主,还是绛邑公主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