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款“旅行青蛙”游戏,火的一塌糊涂。
小学生,上班族,青年妇女,中年大叔都隔着手机屏幕,耐心照顾着这只小青蛙!
我对此款游戏不做任何评价,只是看到这只青蛙孤单的在屋里吃饭、睡觉、看书。我想到了孤单在家的父母,想到了“空巢老人”!
(一)88岁裸模爷爷挣脱“空巢生活”后,子女表示,死了也不为其收尸。
前几年,有关成都一位88岁裸模爷爷的事件,在网络上被炒得沸沸扬扬。
这位老人叫王肃中,他在大学里当裸体模特,但他的这份职业却让他的儿女很不理解。
网友对此评论也褒贬不一,有人说的很难听:
“88岁,都快入土的人了,还想留点写真流传千古?”
“这老爷子不是给子女蒙羞嘛?”
他的儿女对此态度决绝,表示要与老爷子断绝关系。
更扬言称:死了也不为他收尸!
好在,还有能体谅这位爷爷的,
“如果他的儿女对他尽到了自己的责任,不要说多孝顺他,就是每个月多少给点伙食费,多陪陪他,也不至于大冬天出来受冻。”
“老人家光明正大,不偷不抢,支持。”
记者采访时,老人特别无奈的表达出心声:我一个人在家里,冷清怕了,在这里至少有人能和我说说话。
试想一位老人在几十平米的房里,一天24个小时,只有自己,该有多孤独。
(二)隔壁婆婆,无奈的接受被“空巢”,孤独,凄凉。
前天我回老家办点事,傍晚没去参加家庭聚餐,一个人在家里整理资料,隔壁院的奶奶敲门,让我帮忙去关厨房的灯。
我随她过去,82岁的她,每走两步就必须要停下使劲大口的喘气,我们两家院挨着,就十几步路,我扶着她走了三分钟。
到了厨房,抽油烟机的灯亮着,我想应该是她不小心碰到触摸屏按键了。
她握着我的手道:“我老花眼,也找不到怎么关。幸好你来了。”
关上灯,我边环顾四周,边扶她到客厅。
她说整个两层别墅院就自己住。
两个儿子,一个在市中心,一个在北京,两个女儿嫁到隔壁县城,也都50多岁了,都要照看孙子。
有钟点工按时来做饭,孩子们偶尔来一趟。
我忍不住问她,婆婆你每天在家里做什么?看看电视打发时间?
她摆手道,“我老花眼,耳朵也听不清,不浪费那个电。我就在沙发上坐累了,去床上躺会。”
我望着客厅里,一台电视机,一张桌子,一把椅子,我难以想象老人是怎样度过一天24个小时的。
由于身体原因,她最多只能从卧室走到厨房,就已经累的不行,更不敢去到外面走街串巷,我脑海呈现一副画面,老人佝偻着身体,坐在沙发上,发呆直到睡去,醒来继续发呆,一直循环。
平时我们一个小时没有网络都要觉得抓狂。
我把老人搀扶到床边坐下,聊了会天,就出来了,走过干净冷清的院子,关上大门。
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我看到一位“空巢老人”的无助,这种现象,应该也真实存在于绝大部分家庭,那些老人,孤独,绝望,凄凉!
(三)程洪斗的空巢生活,被迷茫、等待填满。
时下热播的电视剧《恋爱先生》中,程洪斗是一位标准的空巢老人:老伴去世多年,儿子程皓终日忙忙碌碌,留下自己一个人守着空空荡荡的房子。
不会做饭,程洪斗就去超市买速食,没人说话,他就总一个人坐在客厅里,两眼迷茫。
对于程洪斗来说,每周等儿子回家吃饺子,似乎成了生活唯一的意义。
(四)古代的“二十四孝”“朝夕问安于父母”同现在的“空巢老人”形成鲜明对比
这些老人,裸模爷爷,隔壁婆婆和程洪斗,他们只是我们知道的,还有千千万不为人所知的空巢老人,他们是如何熬过一天一年的?
从什么时候,我们开始忽略老人,辜负老人?
四代同堂的天伦之乐有多少老人还在享受?
中国自魏晋开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皇帝都是“以孝治天下”。
曹操曾这样说过:“求忠臣必于孝子之家。”
古代最基本的尽孝做法是“朝夕问安于父母”、“晨省昏定”,一直延续到民国时期都是这样过来的。
到了现代,不是弃而从简,而是直接抛弃了这种习俗。
(五)造成“空巢老人”现象愈演愈烈的原因有很多,我们就从自身开始改变。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住房条件改善,许多子女婚后拥有自己的住房,与老人分开居住,造成空巢。
子女在外就业就职进了城,造成空巢。
因女儿婚嫁而离开家乡异地成家,使一些只生有女儿的老人因女儿出嫁而形成空巢。
有网友辩驳,现在生存压力越来越大,吃住行都要花钱,光在家守着老人,谁去挣钱?
我们不是主张大家非得在家守着父母,因为结合当下物价上涨,工作难求的社会现象,这不现实。
那么,我们就从自己做起:
当你为工作而忙时,趁午饭间隙,给父母打个电话。
当你为孩子花2万块钱报名特长班时,想想家里的父母,给他们买双舒适的鞋。
当你带着孩子去国外旅游时,想想家里的父母,带他们去近郊转转。
当你在手机上有空养只青蛙时,看着那只青蛙孤单的在房里吃饭,睡觉,发呆,有没有想起自己年迈的父母在屋里正盼望着你回家看看。
我非常赞同杂志上的那几句评论:
“如果父母老了, 不要怪他们弯腰驼背脚步迟缓,他们也曾扶着你直起腰杆,蹒跚学步;
不要烦他们言语唠叨含混不清,因为你曾经的牙牙学语,叽叽喳喳,他们却当动听的歌来听。
没有什么来日方长,你和父母的见面次数是递减的,见一次就少一次。
趁一切还来得及,避免让“子欲孝而亲不在”的遗憾发生,常回家看看吧!
就像歌词里唱的:
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团团圆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