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酒酣归
身心甚疲惫
思绪混乱杂
故洗漱早睡
昨日的文,今天补上!
最近在读罗尔夫 多贝里的《清醒思考的艺术》,本文主要讲述了52个大家经常犯的逻辑错误,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作者把一些客观难懂的概念细分成了52个小案例,小故事,读者读起来不费劲,不枯燥。今天想分享的就是本书中说的一个现象——从众心里。
让我们先来看一则昨天的新闻,从昨天下午开始微信朋友圈里,好多论坛,各个新闻app里几乎都被杨绛这个人刷屏了,说实话,刚开始我只是在朋友圈里孤零零的看见了短短的一句话:沉痛哀悼,杨绛先生!后来看来新闻,并且百度完之后才发现,原来杨绛是钱钟书的妻子!是的也正是钱钟书这三个字让我感觉特别扎眼,好像只有与钱钟书有关联之后,杨绛这两个字才显得更有意义一样,可是有多少人知道,其实杨绛除了是钱钟书的妻子外还有一下信息:
个人背景职业:
翻译家、文学家、戏剧家
毕业院校:
个人概况中文名:
杨绛
别名:
杨季康
性别:
女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
出生地:
北京
出生日期:
1911年7月17日
逝世日期:
2016年5月25日
星座:
巨蟹座
主要成就主要成就:
翻译《唐·吉诃德》;创作长篇小说《洗澡》、剧本《称心如意》、《弄真成假》等
代表作品代表作品:
脑补于百度,说道这里我们来看看之前在朋友圈,贴吧,论坛里缅怀杨绛的那些信息,透漏的都是一个主题:沉痛哀悼杨绛先生!在这我想说的是,你真正的了解杨绛先生吗?你认真读过杨绛的书籍吗?既然你什么都不了解,或者只是像我一样仅仅了解杨绛先生上述的基本信息,那么你发的这些言论就是毫无意义的,那么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人发表这样的信息呢?这就是从众心里:既然大家都在做,都在表达,那么我也要表达一下,不然显的我多么的“无知”,多么out!
其实生活中这种从众心里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当我们去看一个演出的时候,看到某处,如果一个人带头鼓掌,那么顿时所有人都会鼓掌,你也会无意识的去鼓掌,为什么?从众心里!再比如,公司开会议,大家讨论一个方案时需要每个人表达一下各自的观点,如果20个人里面有19个人观点基本都一致的话,那么轮到你表达的时候,我想大部分人都会顺应前面那19个人的观点,为什么?因为从众心里!
当然这里我要表达的并不是从众心里不好,不对,我的国家讲究中庸之道,有时候是需要从众的,但是像昨天哀悼杨绛先生的这种从众事件,我觉得毫无根据,毫无意义,甚至是对杨绛先生的不尊重!
当今是个信息十分发达的社会,信息传播的速度可以说是即时的瞬时的,我们接受的信息量也是十分庞大的,同时微博,微信,qq空间的出现也给了我们一个表达自己情感的平台,我们可以在上面发表,分享我们的想法,分享我们的生活,但是我想说的,在我们分享的同时,我们是不是也要考虑和思考一下我们分享事物的逻辑性,不然会闹好多笑话的,就像刚刚说的杨绛事件,既然你表达了对杨绛先生的哀悼,那么当我问你杨绛这个人,和她的作品时,你回答不上来,一方面你会尴尬,另一方面我会觉得你在装逼!网络名言说的好:少年莫装逼,装逼容易遭雷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