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挤着各种交通工具回家。到家倒头就睡,第二天在混着车辆喇叭声的喧闹中醒来。选地址,联系朋友,吃饭,唱歌,剪头发,回家,听着楼下各种难以名状的声音入睡。在家宅了一天,假期就过一半。
不知道是第几天的清晨,夜雨淋湿的街道正在变干,路边的早餐摊传来豆浆的清香,勾引着昨夜没怎么吃饭的肚子。心急的吃过早饭后,和老爸一起去买床板。看了一两家,买了相较之下符合心意的那块 ,一起拿着回家。到家时,老爸突然说他有点累了。我开玩笑说:你很久没运动了吧。
可是,这次回家我渐渐发觉,老爸整个人变得柔和了,再也没因为我没洗脚就上床而”教训“我了,也没有在某个比较有争议事件上和我争执起来。晚上看见他在吃药,我突然想起复查的事,于是问了问,他也只是很平和的回答,“还没到时间。”我和我爸之间是缺少情感交流的。平时打电话回家都是打给妈,这没多年很少有对一个事情有相同的观点。唯一的就是觉得我妈很“抠”。
是不是应该跟老爸多点交流?
黄昏里,天空很净,电视里正播放着新闻”最美的时光“,第三遍!我在刷微博时看到一篇文章,摘自村上春树的《爱吃沙拉的狮子》。它讲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你是喜欢说话的人呢,还是不太爱说话?”我把自己定义为不太爱说话的人。
如同文章中的主人公,说话视情况而定,会在话包子和 闷葫芦两种角色中切换,不过我并没有到了“文中一个半月都不跟人说话”的程度。后来主人公因为一些原因有变得”喜欢讲话“起来,不过最终给人留下的印象终究是不怎么讲话的人。不过正是有了锻炼平时很少用到的肌肉的经历,支撑着自我,也让人生变得更有意义。
我也不想去改变自己那么多了,适当的圆滑,适当的做自己。
我很少去想未来,或者说不知道未来是怎样的。我开始去养成一些习惯,睡前看一会儿书,隔段时间给父母朋友去个电话。不去说具体的事,只了解一些近况,明白一些道理。经历的,不同,就会形成不同的,人生观点,我也深深地体验了包容与忍耐的重要。
开始有一些小的习惯,去超市前先考虑好买的东西,出门聚会看了末班公交的时间,准备接下来的考试,提早定好回学校的车票,不过有些事情还是超出了考虑。说起车票,还是室友回家的历程更加惊心动魄:“出发晚了,不能退票,只好坐黑车,最终在晚点40分的车上发着动态。”一次晚点两次晚点,三次晚点可能就错过了。总之,要活很久很久,我们才能尝试到生命的大多数可能。
二十岁,在大多数人的年纪是怎样的?又有多少种可能呢?
“想到二十岁那么遥远,我猜我是活不到穿丝袜的年纪就要死了。那么漫长的等待,是一个没有尽头的隧道。”1米63的三毛以一条肉色的丝袜绑挂在浴厕马桶上方一个铁钩上,再将丝袜套在颈部自杀。
这是关于三毛,我最深刻的记忆。那个没有尽头的隧道我走到头了,隧道的那边有什么呢?是撒哈拉沙漠吗?
最后问个问题,你早上是先刷牙还是先洗脸?据说这能分析你做事效率的高低。
二十岁,生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