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被毕业刷屏,那照片里青春的模样和时而激昂时而惆怅的文字狠狠冲击了我想折腾却又无可奈何的心,繁花落尽之时,只好缅怀一下自己的过往。
经历过两个毕业季,在不同的年纪,与不同的人群,心绪迥异。
2012年6月,大学毕业,在山东。身边有男朋友、好朋友、闺蜜、姐妹,一大堆的人,对大学生活的不舍和对身边人的离愁组成了那时候毕业季的主旋律。
毕业前一个月我基本就没进过学校食堂,今天和这拨聚,明天和那拨聚,今天这个学弟学妹说要感谢我的照顾所以要请我吃个饭,明天那个学弟学妹说要感谢我男朋友(现在已结婚)的照顾所以顺便捎上我吃个饭……胡吃海喝的季节,体重已全然不受控制。
如果现在去问大学同学在学校里夏天最深刻的记忆是什么,我相信十有八九都会说:晚上坐在小摊吃西瓜。学校里十几家挨着的小卖铺,等到夜幕降临之际就会在店外摆出小桌子小马扎,店门口堆放西瓜,满座的时候,蔚为壮观。
这是学校里最食人间烟火的场景。我们每每吃完一顿火锅、撸完几串肉串后,几乎不用任何人提醒,也不用任何人组织,所有人的脚步都会默契一致的走向西瓜摊,坐上一聊,又是一两个小时。
印象中,那年的毕业季稍显慌乱,因为家里有事需速回,我不仅没有毕业旅行,连毕业典礼都没有参加。
不过好在那年的六月初,我和闺蜜俩人因为新买了长裙子要去海边拍照,所以还算任性的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五年过去了,脑海里还会浮现出离开山东那天全班站在女生宿舍楼下送我的场景和没完没了的大雨。我挨个拥抱,他们泪目相送,离情和不舍都化成两个字:加油!
那时候真的认为再聚起来是件极容易的事,不过就是短暂的分开一两年罢了。回头再看,年轻人的单纯真好!
再一次毕业是2016年6月,在北京。身边是朋友和实验室的师弟师妹。不舍和离愁仍然是主旋律。
在北京的前两年,我莫名其妙的把自己"锁"起来,学校里除了室友和师兄师姐,我不愿和任何人多讲一句话,但我们常常都是各自劳碌。所以从那时起,我习惯了一个人吃火锅,一个人看电影,一个人逛街。老朋友们偶尔的聚会和室友、师姐的促膝长谈就成了我极其珍惜又极其快乐的时刻。
每年看到别人毕业都是成群结队的拍照撒欢,再想想自己到时也许孤身一人时,心里一阵酸楚。
可是命运对我还是眷顾的。
毕业前八个月,我结识了一群朋友,日子顿时变得活色生香。他们常打趣说只是我的过客,我会很认真的反驳:你们都是恩人。
师姐得知后好开心的说我早应该如此敞开心扉。
转眼又到毕业季,我们规划了毕业旅行。一行人在海边找了个公寓住下,饿了就去吃海鲜,热了就下海游泳,想吹风了就沿环海路骑行,想看海了就跟着游轮出海……整个一度假模式,不亦乐乎!
旅行的最后一晚,我们从酒吧听民谣出来,喝了点小酒便在雨里走错了回青旅的路,最后迷失在阡陌街巷,霎时,我以为自己误入了梅雨江南。
旅行结束,我距离校仅剩十天。那十天我们每晚撸串,大半夜了还一起在外面晃,每次和她们回宿舍都得叫宿管阿姨开门。有一位和善的阿姨总问为什么又是我们几个,我们好开心的说:阿姨,我们要毕业啦。
在北京的最后一晚,我们去通宵K歌,有人说过了今晚就不知道啥时候才能再见到我,我这才恍然,一群人里,只有我离开北京,他们都留下。那一晚,我的眼泪开了闸,止不住的往下掉,一想到要和他们分别,我的心烧着痛。
那天我写下:云和海分居两地,不曾奢望的相遇,一个在白天狂乱,一个在黑夜轻探,山无言,水无声,直到花开满地,光洒下来,彼岸盛开浪花,我们互道再见,我们还会再见,那时你一定和花一起生活。
现在看看,确实矫情,可真情不难寻。
这一年过去了,我们都没有想到会变成现在的自己。
有人干着自己喜欢的工作,有人干着自己讨厌的工作,还有人兜兜转转选择了性价比较高的工作。琢磨下来,每个人都是为了生存而上班,为了生存而跳槽,为了生存忍气吞声,为了生存委曲求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