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新家装修好之后,还有一些零活需要加固处理,昨天在新房子里,妻子收拾着屋子,我则在旁安装着小桌子小凳子。螺丝刀自带磁铁,我虽没怎么注意,儿子却注意了,他眼睁睁的看着我拿着螺丝刀将地上的小螺丝吸了起来,兴奋的跑过来:
“爸爸,叮当也玩”
“等一下,爸爸把这个安好就给你”
叮当就在旁边看着我,我偷瞄了他一眼,那眼神专注而可爱。他的眼神不只放在螺丝刀上,还放在我拧螺丝的动作上。我将螺丝刀给他,随手拿另一个自己用。过了一会儿叮当又跑到我身边,
“爸爸,叮当不会,爸爸教教叮当···”
那声“爸爸”拖着长音,看着他手里拿边螺丝刀,另一只手里拿着一个带磁石的玩具(玩具是一种益智类的磁铁积木,可以拼装成各种形态)。我将这个小玩具放在地上,一只手握着叮当握螺丝刀的手,
“叮当,你看啊,你要对着这一小块不同颜色的区域,轻轻的放上去”,这时小玩具被螺丝刀吸了起来,“你看是不是吸起来了?”
他高兴坏了,嘴里一直兴奋的喊着“叮当来,叮当来”
看着他跑向别屋的背影,我心里还感叹呢“这是我家的娃儿吗”自己却咧着嘴笑。我扭头对妻子说“儿子这点儿,特别特别好”,妻子也说着“听话起来,哪儿都好,你没见她不听话的时候···”
不知过了多久,儿子突然在屋里大喊“爸爸,你看··你快看”,我心想发生什么事儿了,这么激动,跑到小屋一看,儿子原来只能吸起来一个小玩具,这时居然一下吸起来很多玩具,自己高兴的手舞足蹈的。
·····
昨天夜里,我和妻子都已经很困了,叮当就在床上玩着不睡。
“叮当,咱们早点睡吧,明天带你去玩”
“叮当不睡,叮当要玩”
“可是,大家都困了,都要睡觉了,怎么办?”
“爸爸不睡,爸爸陪叮当玩”
我转身闭上睡就假装睡觉,儿子突然一声大吼,哭的梨花带雨,这一阵哭没有任何前奏,其实我们都知道他是困了,闹觉呢。看着他泪眼婆娑的样子,我坐了起来,伸开双手,他哭着爬到我怀里,我说
“好好跟爸爸说,你怎么不想睡觉呢,天都黑了,宝贝”
“蛋蛋想看工程车”(一个动画片)
“你想看动画片,要好好跟爸爸说,不许哭,不许大吼,好吗?”
“爸爸,叮当想看工程车”,这句说的真真的平和,说着自己还给自己擦了擦眼泪。
我笑着“好,爸爸这就给你工程车”
我将儿子搂在我的被窝里躺下,然后我将手机调的很暗,声音调的很低,让他看着动画片,嘴里还不停的告诉他这是什么车?那是什么车?儿子一开始还有回应,没过五分钟呢,儿子说
“叮当回叮当被窝,叮当困了”
儿子一直以来都不和我们一个被窝的,通常我们家睡觉,我和妻子一起,叮当自己一个小被子。这时妻子说话了“宝宝困了,来,妈妈早就给宝宝准备好了”,儿子从我被窝出来后,又爬到自己的被子里,就这样,秒睡了。其实妻子是最了解儿子的,这一点,我不如她。
儿子睡后,我对妻子说:
咱们孩子说话早,这一点真好。你可能只看到咱家的孩子,却不曾见过其它家的,我见过了,给你说说啊。有些小孩子音律特别好,比咱孩子小,但已经可以唱好几首歌了;有些孩子情绪把控的好,就类似于咱家这个,他在不同的场合和环境里,给你说话的语气和表情都不同,这是一种情绪表达。当情绪会表达的时候,遇到一些好的,坏的事情,他都会告诉你,表达出来。“其它孩子不是这样吗?”妻子问我。
“其实我在拍摄的过程中,见过一些这样的孩子,比咱孩子大,有的跟咱孩子同岁,当我们满足不了他们的时候,他们的反应极其强烈,有的孩子满地打滚,有的孩子撕扯自己的衣服,有的孩子就打自己的头和脸,还有一些大声嘶吼。我还见过一个孩子拿自己的头去撞树,上次可把我吓坏了。最初啊,我还觉得这是怎么了?一个这么点的孩子怎么会有这么大的戾气,后来拍多了,我感觉我的直觉是对的。一个是他们的不会表达,另一个是我们的不懂。打比方说,这个孩子不会说话,总是会肢体来表示,有一些孩子甚至就不表达,直接动手去作,导致身为父母的我们不懂,久而久之,孩子养成了这种方式。胆小的孩子会拉着大人的手去实现自己,胆大的孩子自己去解决,还有一些就不解决了,自己生闷气。家长的疏导起不了任何作用,是因为家长从一开始就没有养成蹲下来,陪孩子说话的习惯,总觉得孩子太小,什么都不懂,其实这恰恰相反,孩子的人格比我们完美多了,人呀,总是越长大越虚伪了”
我很庆幸儿子一周岁的时候我们的作法,那个时候,儿子学走路,学说话,一个词,我会反复说了好几遍,好几十遍,一个动作,我会反复作多次。和妻子在一起面对孩子的时候,从不收敛自己情绪的表达,疼的时候就是疼,开心的时候就是笑,喜欢的时候就表现出很喜欢。(可能有些用力过猛,叮当现在话特别多),但后来我发现他只对熟悉的人话多。叮当作事很有自己的思绪,包括叙述事件,昨天我没有家,他摔倒了,回家后跟我说“爸爸,叮当在这摔倒了,哭了,妈妈拖地,太滑”,简单几个词,我便懂了整个过程。
我希望儿子以后可以一直这样,慢条斯理的去表达,去正常发泄,去爱,去做自己想作的任何事情。
日记记于2017年10月19日星期四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