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走心的计划,加上只管去做的觉悟就可以摆脱焦虑,“走心的计划”,让我们倾听内心的声音,找到自己真正想要达成的目标,并且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只管去做的觉悟”让我们放下担心、恐惧、杂念,温和而坚定的去实现那个走心的计划。
你有焦虑过吗?焦虑无非有三个问题。1、总觉得这不是自己想要的,但又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2、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但又不知道怎么才能实现。3、知道该怎么实现,但就是做不到。
真正让我们焦虑的原因有三个
1、不停的做计划。我该怎么做?做什么更好,细节是什么?人员怎么管理?人脉从哪里来,亏损怎么办?我们总觉得要一切准备就绪之后才能开始做事,所以,越想问题越多,越想越焦虑,如果每一条思绪都是一根丝的话,那我们就是作茧自缚。
2、知道的太多,正面的负面的信息通通的影响心理建术,导致一下子不知道该怎么办,觉得所有的事情都被别人做完了,看到别人做出一个个的成果,觉得自己做晚了,因为有太多选择,反而不知道自己该如何选择,还有另一种可能就是拼命的逃避,不敢前行。
3、自我怀疑,夜长梦多,当迟迟无法下手时就开始怀疑自己是否可以做好。自己只能做做这点小事吧,可能自己经验不足,可能自己不像别人那么厉害,可能自己没有那个能力和资格,就这样子吧,还是选择呆在舒适区好。
当我们意识到这一切之后要告诉自己,如果做成一件事,是发自内心想做的事,那么现在放下脑袋里所有杂念,只管去做,看看会发生什么?
走脑的计划很容易半途而废,走心的计划才动力十足。 “走脑?走心?什么意思,我不明白!”
Facebook(脸书)的创始人扎克伯格,曾经是全球最年轻的亿万富豪,他每年都会在Facebook上公布自己的计划:学说中文。他为什么要学中文呢?有三个原因促使他决定学习中文,他说:“我的妻子是中国人,他的祖母只会说中文,当我用中文告诉她我要和她的孙女结婚时,他会很震惊;我想学习中国的文化;汉语是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之一,而我喜欢挑战。”
听了扎克伯格的说法,我自己也被打动了,特别是第一个原因,只是一个细节,但真的很温暖,很有吸引力,原来这就是走心的感觉啊!
你听着很有动力去实现它,对吧,这就是用心发愿的力量。很多人的计划总是遇到执行力的问题,半途而废或者三分钟热度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没有一个让自己怦然心动的愿景。如果说把大山里潺潺的溪水比作执行力的话,那么愿景,就是这些水的源头,始终有水冒出来,水流才能得到延续。也就是说计划的愿景始终让你心动,那么执行力才能得到保证,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说一个可以实现的计划,是从走心的愿景开始的原因。
哦,原来是这样,我们制定的计划,总是半途而废。自己的计划,还总怪自己执行力不够,原来问题在这里,我怎么才能让自己走心,而不是走脑呢?
举个例子:一个苹果,你咬一口,是什么样的感觉,你一定边爵边说,“嗯,这苹果真的很好吃。咬了一口苹果之后,立即用大脑去评判这个苹果怎么样,然后你用了一个非常抽象的词:“好吃”就结束了。唉,我们现在每天都很忙,甚至忙到都没有时间静下心在好好的感受一下苹果的味道,有好多人都是边吃苹果边聊天,边吃午饭边看手机。
画面布局可以让我们更走心,“视觉、听觉、味觉、触觉,还有……嗅觉。”
如果我们拿起苹果,先别急着吃,要先看看,你能看到什么?
嗯,红彤彤的苹果上还挂着一片嫩绿的叶子,仔细看的话,这个苹果并不是纯红的,一缕缕的红色中间露出青绿色的底色,这边一大半更红一点,那边更绿一些,不仅如此,苹果浑身还散发着绿色的小点点,形状也不是规则的,圆形或者椭圆形像是手工捏出来的一样不规则,哇……,原来苹果看上去有这么多细节呢?
现在用手摸摸苹果,感觉特别光滑,靠近上下两端凹下去的地方比较粗糙,再咬一口,会听到什么声音?尝到什么?闻到什么呢?⋯⋯,当门牙刺进苹果的一刹那,感觉到饱满的汁液从苹果里爆发出来,涂满了整个舌头,那是一种酸酸甜甜的味道,牙齿继续努力,试图将一大块果肉从苹果上挖下来,果肉与苹果的分离伴随着一阵阵咔嚓咔嚓的声音,像南极大块的冰自然裂开的感觉,终于,咔一声,整块果肉都被咬下来了,一股新鲜的苹果味道被顺势吸入鼻腔,⋯⋯哎呀,这是我吃过最好吃的苹果。
好了好了,这样的描述是不是口水都流出来了呢?是不是第二口明显比第一口好吃了呢?
用走心的方法制定自己的计划,哪怕只是一个小细节,你都会带给我们无穷的动力。
最喜欢的一句话送给你,“只要你想做,什么时候都不晚,真正的人生,就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且有能力去实现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