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难以想像了!“巴学园”竟然是一个真实存在的学校。我以为只有孩童的梦里才会有,甚至做梦都不敢想象有这样一处学生天堂。
在这里孩子们可以“为所欲为”,实际上,正因为给予了充分的信任和尊重,孩子们并不会忘乎所以。
1937年的日本,小林宗作先生创办了巴幼儿园和巴学园(小学),书中的作者是被别的学校退学而进入巴学园的。《窗边的小豆豆》记录的都是发生在作者巴学园就读时期的真事。
大树自然生长的校门,电车改做成的教室,老师把一天要学的内容都写在黑板上,你可以随意选择,从自己喜欢的学科开始。如果上午把全部的内容都学完,下午就可以出去散步。学生不会彼此比较谁带的饭菜好一些,校长每天中午只会看看是否有“山的味道”和“海的味道”,如果缺少了其中的一种,跟在后面端着两个大锅子的校长夫人就会把它填上。要求家长们给孩子穿最差的衣服——不怕脏不怕破,让孩子尽情玩耍。孩子们理解和学习音乐的方式是跳“韵律操”和在地板上随意的画音符。扮成妖怪试胆量,请农民老师来教种地。为提升有身体缺陷孩子的胆量和自信心而设计别出心裁的运动会。一起游泳、露营、泡温泉……身体有缺陷的孩子和被别的学校辞退的“问题孩子”在这里平等、茁壮地成长。
孩子们可以自由地表达、玩耍和成长。很难以想像这些连家长都头疼的孩子,巴学园的校长是用怎样的耐心、爱心和信仰来实现这一切的。爱和教育是没有国界的,小林校长是一个值得尊敬和爱的伟人。
小豆豆自己去掏粪池找丢掉的钱包,没有人去阻止,校长只是说了句“弄完之后,要把这些全都放回去”,虽然没有找到钱包,但是通过自己的劳动她已经得到了满足,而且知道如此大费周折之后她也改掉了上厕所的时候往下看的习惯。这是任何阻止和训斥所得不到的结果。像这样的学校真是没有孩子不向往。所以孩子们早上不用家长催促就巴不得要积极的去上学,晚上放学还不舍得离开,要玩到学校最后一遍“驱逐铃”响起才回家。
这种看起来自由散漫、没有要求的教育方式,却最好的保持了孩子的天性和纯真的品格。他们在集体和爱的成长中学会了包容、尊重、自信、同情和纪律。这为他们后来的成长和人格的塑造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文章之后,作者联系了以前巴学园的一些同学,他们都认为那是一段最值得留恋的记忆,对自己今后的成功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如果没有战争的摧毁,小林校长的巴学园应该是全世界最优秀的,最令孩子们向往的学校。
文中小豆豆妈的家庭教育也很值得我们家长学习,有几件小事我们可以分别来看一下
1、小豆豆被退学了,妈妈是在他20岁之后才告诉她的。倘若当时妈妈发怒地批评她、责怪她,带着自卑心和被排斥感的小豆豆还会带着好奇心和美好进入巴学园吗,长大又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呢?
2、小豆豆最喜欢的游戏是钻围着带刺铁丝的篱笆,每次钻玩,不仅裙子都挂成一条条,短裤也破破烂烂。如果你是豆豆妈,会忍受多久呢?
3、小豆豆另外很喜欢做的一件事情就是,看到什么有趣的东西就立刻跳过去,而且是先向后退几步,然后全力冲刺跳过去,为此也吃了不少苦头。一次掉进掏粪口,一次陷进抹墙泥里,这么淘气的女孩子会不会令你崩溃呢!
4、小豆豆被骗花二角钱买了健康树皮回去,校长明知是骗局,但是听了她天真有爱的理由还是借钱给她去买。妈妈也知道这一切,但还是配合的咬咬树皮检验一下是否健康,并给她钱还给了校长。大家都在努力维护孩子的天真和本善,善于倾听和分析,而不是不分青红皂白的教育。作为家长和师者,我们的第一反应会怎么样呢?
平心而论,如果我有一个小豆豆这样的孩子,我可能真要崩溃了。我曾自认为做到了一个通情达理的好妈妈,想想真是惭愧!
一朵美丽的小花背后是多少园丁辛勤耕耘的汗水和泪水啊!为人父母尚且有难以控制的,情非得已的时候,作为巴学园的校长,它不仅用自己的私人财产创造了一个“彼乐园”,而且用心呵护这些小花、小草们的成长,甚至要忍受家长的质疑,但是学生们都爱他,都喜欢巴学校就足够了。在这里关心的不是成绩,而是美好的情操和快乐的情绪。
现在中国的幼儿教育阶段已经逐步的引进了国外五花八门的教育理念,期待小学教育也百花盛开。其实,我想提醒的是:用心才是最重要的!观点进步了,接受了;难得的是有一群真正理解这个教育理念,真正热爱孩子和儿童教育的一群可爱可敬的人,像小林校长和巴学园的老师那样处处为孩子着想,尊重孩子的成长和视角,愿意像信仰一样奉献终身的人。
儿童教育很重要,对于社会的责任和对于孩子的爱迫切要求我们中国的家长和老师都静下心来,把他当成顶重要的事,“百年大计,教育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