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天主教辅仁大学(简称辅大)是台湾最顶尖的私立综合大学,全台唯二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承认的大学(另一所为台大),也是海峡两岸最早获”AACSB“认证(2005年)的世界级商管学院。我们这次去访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向辅大管理学院学习AACSB认证经验及教学方式。
辅大的历史沿革前后可分为北平时期(1925~1950年)和台北时期(1960~迄今)。其发展颇为曲折,几度生死轮回绵延不息,充分显示出以天主教各修会为背景的创办者和辅大校友致力于发展宗教人文教育的坚定决心和对辅仁大学的深厚情感。
1925年,辅大由美国本笃会(Order of St.Benedict,天主教最早的隐修会之一)于北京创办,初期设大学预科名为“辅仁社”,后将校名正式定为“辅仁大学”,乃取《论语》中“以文会友,以友辅仁”之意。后更名为“天主教辅仁大学”。曾长期与北大、清华、燕京并称北平四大名校。1933年辅大因财务困难,经梵蒂冈教廷传信部获准,由圣言会接管经营。1952年,北京辅仁大学在我国高校调整过程中被撤销,校区划归北京师范大学。
1961年,在中国由中国圣职(中国主教团)、圣言会(Divine Word Missionaries)和耶稣会(Society of Jesus)共同努力下,经由罗马教廷和台湾地区教育部门核准,辅仁大学在台湾复校。2013年5月21日,为配合台湾教育部门推动私校法人化政策,辅大校方在其新闻网宣布学校更名为“辅仁大学学校财团法人辅仁大学(Fu Jen Catholic University, FJU)”。由于名称全衔长达14个字,且极其拗口,一度引起师生和校友们的强烈抗议,更闹出诸多恶搞噱头。如今的辅大共计15个学术单位,以神学、文史哲、语言学、新闻学、管理、织品设计、体育等学科见长,注重“全人教育”。
辅大校园的建筑风格独具特色,具有非常鲜明的天主教人文色彩。未进校门,首先便见到外墙上挂着的拉斐尔的《基督指控彼得》宣传画和另一幅不知出自何人之手的圣母圣子图(查了很多资料都没有查到),似乎因年深日久风吹日晒已淡了应有的颜色。进入校园便可见辅大校训“真善美圣”标志。白色十字架标志着这所私立大学的天主教教育背景。
校园里,各个建筑楼名称清秀雅致,如以“文”字开头的文华、文开、文舍、文德、文友楼等。
我们学习的主要地方在医学院所在的国玺楼,楼前广场正中是穹庐状建筑的中美堂,其名称则为纪念蒋中正和宋美龄而取。
因为放暑假,校园里学生也不多,见到的大都是留在学校的拉拉队和戏剧社成员。校园里百年大树随处可见,天气虽有些炎热,行人却可以在一片接一片的浓密树荫下去往自己想要去的地方。教学楼里墙上贴的毕业祝福或橱窗的宣传贴深受天主教文化熏陶,充满了温馨的爱的气息。学校还有一个充分展示人文关怀的地方,就是几乎所有的教学楼和楼堂馆所,都为身心障碍者设置了无障碍通道。
掐头去尾之后,5天完整而紧凑的教学培训让此行的教师们获益颇丰。除了被辅大管院教师们在教学方面孜孜以求、诲人不倦的职业精神感动以外,让我们深受感动的还有以夏侯教授为代表的院方师生和工作人员们在各方方面面给予我们的无微不至的关照。
事实上,此次台湾之行,所到之处,接触到的本地人(除辅大师生以外,还包括年长的计程车司机、年轻的街边摊主、酒店客服等)都非常有礼貌。耳旁听到最多的是“谢谢”两个字,彼此交换最多的礼仪是微笑和点头,公共场合安静有序:无论是在捷运车站排队等候、还是在饭店吃饭,或在教学楼里等电梯,他们都少有人大声喧哗。反而是从大陆过去的我们,也许是成群结队彼此相熟的缘故,在哪里都能聊得很high,而忘了周围其他人的存在。
在与辅大同仁们的交谈中谈及教师节的来历,才知道海峡两岸竟然不同日。内陆以在1985年的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中通过的议案提出的9月10日确定为教师节,而台湾则以孔子诞辰日转化后的阳历9月28为教师节。
综上看来,一个时代或一个地区的文明程度,不但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关,更与特定时代或地域文化,以及人们所受的教育程度相关。台湾是一个较好地将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保留下来的地区,从那里,第一次较为真切地感受到了祖宗们留给我们后代子孙的宝贵文化遗产,原来如此温文尔雅,亲切又自然。
来台湾的几天,夜夜可见空中明月,很美。想起苏轼的那首《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2017.8 青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