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之汉字源流故事

“孝”的汉字源流故事

       孝的起源难以得出准确的年考。据传上古时期,三皇五帝之一的虞舜,因为能对虐待他的父母坚守孝道,在青年时代即被人称扬为大孝子。早在商代就有了金文“孝”字,周代金文、典籍都出现大量有关“孝”的记载。《尚书》最早有孝的使用,“克谐以孝”,“同孝厥养父母”;《诗经》中则有孝的咏叹,“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哀哀父母,生我劳瘁”。因此人们普遍认为孝的精神,在周以前就建立了。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孟子、曾子等圣贤进行了总结推广,经秦汉人情世故的扩充,在西汉以后正式提倡“以孝治天下”,人们身体力行,而蔚为风气。此后历朝历代贤人努力灌输,儒释道三家共同顶托,统治者不断强化,孝逐渐成为占统治地位的道德观念。孝被渗入到中国社会生活的深处,渗入到每一位炎黄子孙的血液里。

       孝在任何一种社会制度下,都是“亲”的美好心理。就整个社会而言,孝是人心去除私欲,自然关爱他人之亲的朴素美德。孝是个人生活中最基本的伦常关系,是整个中华民族人伦思想的核心,一直横亘于中华民族深远而广博的文化基土中,成为了中国社会两千余年来维系民族稳定的情感纽带。

       孝作为中华文化最重要的伦理概念,含义极为丰富,涵盖血缘关系和非血缘关系两种基本的社会关系,同时发挥着赡养和社会化两种最基本的社会功能,还包括了人们修养立世的原则和方法。

       孝通过对父母的爱敬扩展至爱敬社会上所有的人,从而实现人生价值。中华民族正因为有了孝,家国就有了相对稳定的纽带,使中华民族几千年生生不息,中华文明在世界熠熠生辉。

       孝字是一个会意字,甲骨文和金文皆从老,从子,像孩子搀扶老人形,表示孝敬老人,篆文大同,隶变后楷书写作孝;

       《说文解字》:“孝,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本义为孝顺父母,即尊重和顺从父母,尽心奉养。

        孝,如图,甲骨文(是“老”的省略,长发长者)(子,后代),上部是一个弯腰驼背白发飘飘的老人形,下边的子代表小孩,表示小孩搀扶老人的意思。敬重老人,帮助老人,这正是孝道的具体表现之一。金文、将甲骨文的明确为或。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隶书将篆文的“老” 简化成;将“子” 写成。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高墙朱门护城苑, 天子威严不可犯。 皇亲国戚臣子地, 布衣百姓半步艰。 而今故宫门庭喧, 烈日炎炎伞撞衫。 悠悠中...
    拾梦写诗阅读 243评论 0 2
  • 周六下午打开存了好久的电影《过年好》,看得我泪流满面,每每看完这种煽情电影都会有给爸妈打电话或微信视频的冲动,而每...
    Vegandaodao阅读 195评论 0 0
  •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对妻子不过于注重她...
    alabiubiubiu阅读 394评论 0 2
  • 【2009 · 华城 · 鱼】 开始高中生活。认识了一个女子,笑容干净,个性明灭直爽,偶尔有点孩子气的小马虎,姿态...
    城小乙阅读 319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