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19

最近我发现,但凡很有才华的,都曾经患有抑郁症,这样的病态我愿意有,因为才华是一种病。可惜我太正常,或者病得太轻。抑郁症在旁人看来,常常是无法理解的,也许正如你没法理解天才的创造一样。

以我的了解,抑郁症的人,就像是被上帝打开了两扇窗户的人。他们大多能静观内省,安然的与自己对话,因而有无与伦比的细腻与洞察力。

但凡有点才华的人,多带点病态的。

抑郁症就是一种才华病,只有悟性高的人,才有得这种病症的可能,他们在世界与自己的不断辩证中郁郁寡欢。

今天读了关于朴树的几篇文章,朴树也曾经有抑郁症。

有一回高晓松送朴树回家,车在高速公路开到一半,朴树说:“停车”。

高晓松问:“你干嘛”?

朴树背起吉他说指指远方的夕阳说:“我要看夕阳”。

高晓松问:“那你怎么回去”?

朴树弹起吉他回答道:“那不管,以后再说,你先让我看夕阳。”

这样的人,才会写这样的歌——

我曾经跨过山和大海 也穿过人山人海

我曾经拥有着一切 转眼都飘散如烟

我曾经失落失望失掉所有方向直到看见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

我曾经毁了我的一切 只想永远地离开

我曾经堕入无边黑暗 想挣扎无法自拔

我曾经象你象他象那野草野花

绝望着 渴望着 哭着笑着平凡着……

——《平凡之路》

你难以想象,40几岁的朴树,至今没有房产,住的地方看起来不错,但其实在北京郊区,还是租的。

他的朋友曾经写过:你可能无法想象,一个成名十几年的歌手,不久前还在为他的房租发着愁。

朴树抑郁症那几年,没有去找医生看病,自己静养着。

他觉得有时看病没有用,得自己熬。他说:“我从小就不是一个心宽的人,但是要熬过去全靠心宽和时间,时间能融解一切。”

他虽缺钱,却用一生努力唱歌,从不取悦任何人,努力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

他可以一周不出门,就在家待着,根本花不到钱。出了门,自己骑着小破电驴车,一路晃晃悠悠怡然自得。

他那么出名,却只出过三张个人专辑。

当年,音乐制作人张亚东劝朴树,出专辑吧,你还能赚钱。朴树反问他:“为什么要赚钱”

有人说,朴树就是这样,是我们不曾拥有的才华,不曾忍受的痛苦,不曾有决心的改变,不曾经历的人生。

一个病人的世界,简单而纯净。

想想,这大概是另一种的富有吧。

也许我们的梦想,说穿了不过是欲望。而朴树的清心寡欲,让他的梦想之路一路纯粹,闪着诗意的光芒。

天才的人,因为病态,有一半的被描写成多疑、神经质,另一半的被描写成傲慢不羁。

我想说的是,很多特立独行的人的才华,都是在死后才被人认可,很多抑郁症者,都在死后才被别人感叹其天赋迥异。比如王小波,再比如海子、江绪林、任航等等。

因为活着的时候,人们常常觉得他们是矫情,是做作,是神经质,是不识时务的傻13。世人的观念,就一步步摧毁着天才的灵魂。

不知道有多少天才,因此而被埋没了呢?

因此,一旦碰上这样的人,还是多点理解,多给点阳光,多点给点温暖吧。

人总是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认可,你我也一样。

科学家认为,每一个人都是有天赋和病态。他们把人分为四种:

创造力和病态都很强烈的人,他们往往能成为天才;

创造力和病态都平平的人,他们都是平常人,甚至是平庸人;

病态严重但创造力有限的人,他们将变成精神病患者;

病态轻微但富有创造力的人,他们会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但不能成为天才。

就是说,你也是病态的,我们每个人多少带点病态的,只是我们病得太轻。

那么就给病态重的人,多一点关怀和呵护吧,就像守护着美与良心。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