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中很多人的婚姻是找一个无限责任制公司的合伙人,其中还有大多数期待的是找一个天使投资。
最近在阅读一本书,武志红老师的《中国式的情与爱》,其中有这样一段,揭示了离婚率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
对很多人来说,结婚的原因只是由于自己心里有太多来自原生家庭的“不满足”和对现实利益的“不安全”, 自己在心理上还是个需索无度的“孩子”,于是婚姻便成了“父母”,结婚的目的本来就是为了“来要”,而不是“来给”的。我们放大了幼童时期未能被满足的自恋的需要,走进一段婚姻里,期待被对方看重、被对方拯救、被对方成全、被对方给予,而不是重视自己在经营关系上能做的努力;
婚姻里的种种不可爱,是因为初心不是出于“我爱你”,而是来自“你给我”——不是婚姻有错,是“巨婴”们向婚姻要的太多了!
因此,看上去两人养着小孩子,过着小日子,其实是结了一个“假”的婚,只有相互抱怨,不肯成长和推卸责任,没有彼此支持,赞赏和亲密;
那些对婚姻的失望,其实是对自己的失望。
我一直认为:爱不仅仅是一种意愿,更是一种能力。
在我们大部分家庭中,始终都缺少关于爱的教育,在我成长那个年代,很多同龄人在情感中的经历是这样的:
在高中乃至大学时代,被父母耳提面命”不许早恋“,在迈入社会短短几年后,又被父母像着急配种一样推向婚姻。
可是好的感情,从来都不是遇见一个所谓”对的人“,而是遇见在感情中”对的自己“,
那个坦荡的自己,赤诚的自己,那个懂得如何表达和聆听的自己,那个知道自身在爱中优劣的自己,那个清楚想要什么的自己。
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才愿意为之努力,而把婚姻当作摆脱现状困境的阶梯,只能让自己坠入失望。
从来就没有命中注定的伴侣,我们这么相爱,是努力的结果啊。